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学复习大纲

安全管理学复习大纲

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名词解释;

1、 安全:A.或者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B.或者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C.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 职业安全卫生: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3、 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4、 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5、 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6、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7、 管理: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8、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9、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0、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1)整分合原则; (2)反馈原则; (3)封闭原则; (4)动态相关性原则。

整分合原理: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2)、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

(1)能级原则; (2)动力原则; (3)激励原则。

能级原则: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动力原则:指管理必须有强的动力,而且要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运动持续二有效地进行下去,即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激励原则:是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千里,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即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弹性原理的应用要点:

首先,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加强系统安全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做到 对危险因素的不断识别、消除和控制,以适应系统不断发生的变化;

其次,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从人、物、环境等持续改进。

第三,安全管理人员要有高超的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要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11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12、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A、马洛斯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求知→审美→自我)B、负效应(忽视侥幸心理)C、追求利益忽视安全

13、事故:A、可能是涉及伤害的、非预谋性的事件。B、造成伤亡、职业病、设备或财产的损失或环境危害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C、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D、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14、未遂事故: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15、海因里希法则:即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6、二次事故:由外部事件或引发的事故。

17、非工作事故: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18、事故的基本特性:(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可预防性。

19、伤害的分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4)死亡。

20、按伤害程度分类:1)轻伤;2)重伤;3)死亡。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4)重大死亡事故;5)特大死亡事故;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21、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A、物的不安全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指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A、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B、教育培训不够C、身体的原因D、精神的原因E、管理上有缺陷F、学校教育的原因G、社会历史的原因

22、A、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答: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链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时间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破坏,事故过程即被终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B、心理动力理论、瑟里模型、萨利模型

C、能量转移论:第一类伤害: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能量交换引起的。

D、变化——失误理论、轨迹交叉论

23、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主要内容与指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1)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海因里希:直接:间接=1:4

24、事故调查:A.获取有关事故发生原因的全面资料B.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C.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而进行的调查

25、事故调查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是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2)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3)揭示新的或未被人注意的危险;4)可以确认管路系统的缺陷;5)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6、事故调查计划:1)及时报告有关部门;2)抢救人的生命;3)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免遭进一步的损失;4)保证调查工作的及时执行

27、三不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28、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

29、安全技术对策:

基本原则:1)防止人事物的能力;2)对人失误后果控制的能力;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3)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6)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

基本手段:1)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治对策;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3)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1)控制能量;2)危险最小化设计(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3)隔离;

4)闭锁、锁定和联锁;5)故障——安全设计;6)故障最小化a、降低故障率b、概率设计c、降额d、冗余e、筛选f、定期更换;7)告警

30、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2)个体防护;3)能量缓冲装置;4)薄弱环节;5)逃逸、避难与营救

优先次序:隔离和屏蔽→接受小的损失→个体防护→避难和救生设备→营救

31、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 32、安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1)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和班组;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3)经常性安全教育;4)“五新”作业安全教育: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5)复岗和调岗教育。

33、三同时: 一切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都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建筑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习惯上称之为“三同时”。

34、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事故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35、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是通过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参与制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36、灾难性事件: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7、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8、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39、易燃液体:指闭口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oC的液体。

40、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称为重大死亡事故。

41、事故统计与分析:伤亡事故时统计分析是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它是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过程。

42、化学事故:由危险化学品所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可称为化学事故。

43、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44、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临界量”:对于同一种危险物质来说,其数量越大,导致的事故后果就越严重。当大到特定量,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导致在男性时间,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该特定量成为临界量。

45、国家监察:指政府部门的劳动安全监督机构,按照国务院赋予的权力所进行的安全检查活动,其监察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特殊的行政法律地位。

46、行业管理:指对行业所属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宏观控制,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控制和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47、安全法规: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关法令、规程、条例规定等法律文件的总称,又称劳动保护法规。

48、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各级领导应对本单位事故预防工作所负的总的领导责任,以及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能科室和生产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事故预防工作应负的责任。

49、五项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0、五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事故预防工作。

51、PDCA:计划 实施 监测 评审

52、系统安全:在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则、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3、系统安全优先顺序:最小风险设计→应用安全装置→提供报警装置→制定专用的规程和进行培训

54、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度的乘积

二、简答题

1.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区别与联系

答: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间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可靠性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而言,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而安全性是针对系统损失而言,安全技术的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