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方法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方法

3、建筑工程3.1大型设备基础施工3.1.1施工工序大型设备基础是土建工程施工的核心部分,也是土建工程最早开工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反应器、塔楼下基础,以桩基施工为前道重点工序,以联合基础钢筋砼施工为关健工序组织施工,确保大型设备吊装按期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施工阶段和程序:桩基试验桩基施工桩基检验测量放线土方施工复测检查砼垫层破桩头模板、预埋螺栓、钢筋施工放线验收砼浇注砼养护局部小型基础施工3.1.2施工方法:3.1.2.1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a.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b.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c.下套管: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OOmm。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Omm。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lm以上。

d.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e.孔底清理及排渣:根据不同的土质,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

f.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g.射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砼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

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h.浇注砼: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i.砼的配制: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砼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砼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16cm。

j.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

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k.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2.2豫制桩打桩施工预制桩打桩定位放线→就位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a.就位桩机:搭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b.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柱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柱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c.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1Om以内短柱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O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d.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e.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O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f.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g.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1.2.3承台基础施工a、采取机械挖土,人工清理施工基坑及边坡,机械挖土深度控制在设计坑底标高+200mm处,边坡由人工铲齐,拍实形成1:1放坡系数止。

基坑内四周设300×500排水沟,对角设两个1000×1000×500排水沟。

土方开抗后直到浇注砼前,必须保证坑内元积水。

b、先浇注砼垫层,再破桩头,破桩头前对桩进行大小应变检测。

垫层砼达到30%强度后对基础进行放线,包括基础上螺栓位置均清楚地进行标识,并由不同的测量人员进行复检,确保基础轴线位置准确,预埋螺栓数量、位置正确。

c、承台基础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即采用等强镦粗直螺栓连接。

钢筋现场集中预制完后运至基坑内进行安装、接头。

同时安装基础上螺栓,承台上下网片采用Φ20钢筋马凳支撑。

d、承台周围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支设,四周采用双排脚手架牢固固定。

螺栓采用定型钢板螺栓架,螺栓底脚与砼垫层上预埋铁件用钢性连件焊接,钢板螺栓架与相邻螺栓架钢性焊接连接,保证相对尺寸准确。

e、采用低热矿渣水泥搅拌砼,施工现场设立移动式砼搅拌站;全自动搅拌计量系统供应砼,砼罐车运输,泵车浇注砼,砼施工前进行试配,由试验室发出配合比搅拌通知单。

f、砼浇注从一侧分层推进,每层厚度保证振捣棒能够振捣到位,一般不超过600mm厚,现场制作试块,砼终凝前对所有螺栓进行复测,及时纠正施工误差。

g、大体积砼采取先散热后保温养护的方法,保证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5°C为宜。

砼内部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测温,砼表面采取蓄水双层保温养护。

h、大体积砼浇注前,必须进行水化热检复,采取专项施工技术措施。

砼入模温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1.3 质量控制要求:a、采取测量复检两班分别进行,互相监督,增加轴线标高,座标点的复测次数。

在保证测量仪器完好的前提下,测量放线和复测工作必须是两斑不同人员操作。

b、基坑边坡必须拍打压实,修理规范,坑边上檐设200×300寺堰,防止雨水灌入坑内。

c、预埋螺栓的精度是施工的关健。

必须保证螺栓钢性连接加固可靠,浇注砼时不位移。

d、采取降低砼入模温度和砼内部水化热,加强砼表面蓄水保温养护,是保证砼施工质量的关健。

e、砼终凝前必须对所有预埋螺栓进行复检。

砼浇注完毕后,养护期内对其尺寸误差复测完毕后,要保护好螺栓头抹黄油,用牛皮纸包扎好。

f、回填土必须分层回填、夯实,先将最佳含水率保证回填土的最大密实度为原则。

g、设备安装前向安装单位提交承台施工有关资料,包括螺栓的误差记录等。

3.2 压缩机厂房施工:3.2.1施工工序压缩机厂房主要包括桩基础施工、杯口基础及地梁施工、柱子吊装、吊车梁、屋面板吊装、围护结构,以及室内设备基础施工等,施工工序如下:测量放线打桩挖土砼杯口基础施工,室内设备基础施工柱子吊装、剪刀撑连接吊车梁、连系梁安装屋面板吊装围护结构砌筑设备吊装封山墙3.2.2施工方法a、桩基础施工同3.1.2内容。

b、测量放线后及时进行复测,采取1:1放坡,机械沿轴线整体挖土,人工清理槽底及边坡,土方运至甲方指定地点,预留部分可利用的回填土,堆放在基坑两侧。

c、杯口基础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一次组装成型,用脚手架钢管加固。

杯口采用木模封底,斗形悬模形成杯口,待砼浇注完终凝后,拨出悬模。

杯口底标高低于设计标高30mm左右为宜。

厂房内深基础同时施工,设备基础螺栓采用钢板螺栓架可靠固定。

d、砼搅拌、浇注同3.1.2内容。

钢筋现场集中预制,杯口钢筋预制深度不小于70%。

e、预制柱采用现场预制,水泥砂浆铺底,双层重叠预制法,待基础施工完毕,土方回填场地平整后进行预制,预制桩采用早强砼浇注,保证七天内能够起吊。

f、根据压缩机厂房柱子的重量选择一台100吨汽车吊进行柱子吊装,吊装前在杯口基础上弹出柱子轴线,同时在柱子上弹出中心线,沿轴基础轴线从一侧到另一侧进行吊装。

柱子用夹板绑扎,吊起插入杯口后,用铁楔子、两台经伟仪,四台千斤顶对位校正。

采用灌浆料二次灌浆法固定柱。

一次灌浆至楔底,待灌浆料强度达到75%时,拨出楔子进行二次灌浆,二次灌浆至杯口,并洒水养护。

g、柱间支撑在柱子固定后及时进行施工,吊车梁、天沟板、屋面板在厂外砼构件厂内进行预制,现场吊装。

采用80吨汽车吊进行吊装。

h、厂房围护结构及时限进施工,注意在山墙处留出压缩机运输通道,待压缩机安装后进行封墙。

电气、给排水管道配合土建施工。

3.2.3 质量控制要求a、严格进行测量复测工作。

保证每个环节的复测及时,并及时处理存在误差。

b、现场预制构件台面平整牢靠。

保证构件的外观质量达到规范要求标准。

c、构件吊装必须待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吊装。

柱子牛腿标高是其控制重点,只能是负误差,不可超出标高。

d、围护结构与柱子可靠连接。

采用柱预留钢筋法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e、厂房内设备基础螺栓固定同3.1.2条内容要求。

3.3 管廊及管廊下设备基础、预留设备基础施工。

3.3.1施工工序:在保证装置区内土建施工及大型设备吊装施工基本完成后,再进行管廊土建施工。

所有管廊基础及设备基础遵循先深后浅,先内后外的施工顺序,一切为设备安装创造条件,路口及管架基础预留后施工。

管廊下设备基础后施工。

测量放线土方施工基础施工土方回填管架安装、设备基础施工土方回填管线施工3.3.2主要施工方法:a、进行核实后,对设备安装无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管廊土建施工、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同3.1条、3.2条内容要求,待土方回填完毕后进行管架安装。

b、钢筋现场集中预制,砼采用现场集中搅拌供应。

c、砼管架及钢结构采取厂外构件厂集中预制运往现场汽车吊安装,采用早强灌浆料进行柱角杯口灌浆。

管架柱梁吊装前,基础土方回填完毕。

3.3.3质量控制要求:a、轴线测量采取测量和复测两班人马“双控”,保证轴线位置准确。

b、加强砼、钢柱的预制质量,严格实行进厂验收制度,预制构件外观良好,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可靠。

c、预制砼梁柱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安装。

d、梁、柱焊接点必须满焊,梁顶标高符合管线安装要求,所有焊点及预埋铁件必须经过防腐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