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自我调理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证。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由于感染、受寒及中毒等直接损害坐骨神经而致,临床较少见。
后者由于神经通路附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粘连或破坏所致。
起居调养法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
2.注意保暖,改善居室条件,保持通风与干燥环境。
3.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汗出后禁止吹风,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并积极配合其他疗法。
5.继发性坐骨神性痛应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则本症随之而解。
药物调养法
1.虎杖、老鹳草、牛膝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桂枝、炙甘草、制乳香、元胡、牛膝、千年健各9克,赤芍、白芍、木瓜、鸡血藤各15克,川续断、伸筋草各12克,制川乌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外敷[坐骨神经骨纺世医贴],可起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迅速消除骨神经痛,达到摆脱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治疗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为原则,循经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
针刺主穴: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足三里。
加减:根性者加腰
4~5夹脊穴,干性者加阿是穴。
寒湿显著加命门、腰阳关;瘀血型加膈俞;肝肾不足加昆仑、丘墟、太冲、肾俞。
操作:急性期多用毫针泻法,慢性者平补平泻,属寒湿者可用温针灸。
环跳、秩边、委中穴针感均以触电样感向下放射并使下肢抽动,阳陵泉及足三里穴针感也向下传导。
2.刺血法
多用于瘀血型。
取腰骶部阿是穴(压痛点)、上髎、次髎、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悬钟,在腧穴周围寻找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周围皮肤,尔后以三棱针放血,出血停止后可加拔火罐数分钟。
按摩调养法
1、家人按摩:
患者俯卧。
先在腰、臂部做推、揉、滚等动作,反复多遍。
然后用肘尖用力点按臀部环跳穴约30秒钟。
擦摩、揉捏患侧大腿、小腿后群肌,用掌根揉小腿外侧部,反复几遍。
用手指点、按、揉承山、承筋、委中、风市等穴各30秒钟。
双手拍打臀部、大腿和小腿,反复来回做几次;然后双手五指并拢,并指端自下而上啄击患腿后部及外侧部,反复几遍。
依症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颇多,如腰部软组织损伤时,在痛点用拇指作按揉,若有硬强或索条状物,要施拔筋法(用指、掌、肘等深压于治疗部位上,作直线往返的拔动。
须注意拔动方向与肌纤维、韧带、神经走行方向相垂直),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2、自我按摩:
患者取健康一侧卧姿。
用患侧的手擦、揉患侧腰、臀部,再按揉患侧肾俞穴,然后换患侧卧姿,擦、揉、健康一侧腰臀部及按揉肾俞穴。
健康一侧卧姿,用手擦、捏、揉、拍、啄患侧大腿和小腿后、外侧,反复做几遍。
气功调养法
功法:患者端坐,解开腰带,两手置于身后,两手指尖相对,随吸气上抬,使两手之大陵穴贴于第一腰椎两旁,两手劳宫穴对准肾俞穴,随呼气两手向下搓按,使中、食指尖下达于会阴穴,一呼一吸为1次。
少则8次,多则64次。
行功要领:沉肩坠时,以意驭气,呼吸自然,用力适度。
向下搓按时要提肛缩肾。
体育调养法
1.急性期活动
预备式:平卧床上,两腿伸直,两臂贴于身侧。
(1)两腿缓缓屈曲抬起,做两膝分开、并拢动作。
分开时稍用力。
反复做10~20次。
(2)健侧卧位,髋保持微屈,患肢小腿前后摆动,幅度大小以能忍受为宜。
反复10~20次。
(3)上体半仰卧位,两手放于身下支撑扶床,屈腿,然后两腿轮流在床上屈伸,反复10~20次,宜缓慢用力。
2.好转期活动
预备式:自由体位。
(1)坐位,屈腿,两手放在大腿上,上身前屈,同时双手沿小腿滑下,直至足背,反复做10~20次。
(2)床上直腿坐位,上身前屈,同时双手从大腿推向足尖,反复做10~20次。
(3)挟墙立位。
患腿做放松性前后摆动,重复10~20次。
(4)叉腰立位,两脚分开稍比肩宽。
先向左转体,左腿前屈膝,右腿后伸,重心在左腿,呈左侧弓箭步。
然后直立叉腰,向右转体,右腿前屈膝,左腿后伸,重心在右腿,呈右侧弓箭步。
左右交替10~20次。
(5)叉腰立位。
挺身后仰,再前屈,重复进行10~20次,逐渐增大幅度。
3.太极拳锻炼。
早、晚各1次。
饮食调养法
(1)苹果300克,胡萝卜300克,芹菜300克,马铃薯300克,蜂蜜30克。
前4味榨取汁液,入蜂蜜中,搅匀,分2次服,每日1剂。
(2)羊肉50克,生姜10克,粳米6克,加适量水煮粥温服。
每日1剂。
心理调养法
采用自我暗示方法:认为自己病已渐渐痊愈,原来对病情估计重了,紧张和过分忧虑是不必要的。
刚才进行的自我调养很有效果,疼痛已大大减轻,坚持下去一定会康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