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信息整理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信息整理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项目区位空港经济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昆明主城区的东北方,距主城直线距离约24公里,距呈贡新城和嵩明县城均约26公里,是城市十字发展轴中纵向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向北联系嵩明县城,向南联系呈贡新城、昆明主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项目用地现状昆明国际新机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境内,其南北分属于滇池水系和珠江水系,机场刚好位于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同时,机场东西两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整体形成了以机场为中心,南北低、东西高的“马鞍形”东北——西南走向带状谷地空间。

新机场南部谷地为现状大板桥镇镇政府所在地,用地靠近主城,沿现状贵昆公路两侧形成大量的村镇建设,同时,用地内分布有园艺农场、云南省戒毒所、女子监狱、云南省置业警官学校等大量的特殊用地,以及昆明市焦化制气厂、大板桥变电站等部分市政设施用地和大板桥工业园等产业用地;新机场西侧现状为东骏水泥厂及其石料厂;新机场北部谷地内现状建设较少,除部分村镇建设用地及水电十四局技校、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云南省种畜厂外,主要为荒山、旱地及部分果林,征地和建设条件较好。

➢项目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南抵大板桥行政界,西至南面山山脚,北以昆曲高速路为界,东面达秧草凹、螺蛳湾一线,总面积158.36平方公里(不包含机场22.97平方公里范围)。

将紧邻158.36平方公里以外的山体、陡坡、林地、水源周边等大量不可建设用地、自然生态控制用地为主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面积约238.2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与环境协调区共同构成规划控制范围(不包含机场),总面积约396.60平方公里。

空港经济区未来产业的发展要重点强调产业类型的控制和选择,入驻产业必须为临空型相关产业,原则上禁止与临空型无关的产业进入,鼓励临空型、高轻新型产业入驻,限制过多的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禁止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和淘汰类产业进入。

➢项目的交通规划空港经济区总和运输网络布局上形成“一港两铁六路两轨”的总体结构,“一港”指昆明新机场,“二铁”指沪昆客专高速铁路(渝昆铁路)和沾昆铁路两个铁路通道;“六路”指昆嵩高速路,机场高速路、昆曲高速路、东南绕城公路四条高速路以及新320国道和呈黄快速两条快速路。

“两轨”指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6号线(机场线),远期预留的空港经济区轨道交通线。

机场范围22.9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158.36平方公里(不含机场),规划控制范围396.60平方公里(不含机场)道路系统分析:一,对外交通(一)公路规划形成“三横,四纵,两环”的对外道路系统。

三横:1.东南绕城公路:是空港经济区联系滇中、滇南城市群的重要通道。

2.呈黄公路延长线:空港经济区——经开区——呈贡。

是空港联系经开区及呈贡的重要通道。

3.东连接线:昆曲高速——空港经济区——经开区——呈贡。

是空港经济区联系经开区及呈贡的重要通道。

四纵:1、昆曲高速公路:是空港经济区联系主城和滇东、滇东北及滇北地区,通达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的重要通道。

2、新贵昆公路:是空港经济区联系主城和滇东、滇东北及滇北地区,出滇入黔的重要通道。

3、机场高速:是联系机场——空港经济区——昆明主城的重要通道。

4、金浑公路:是联系空港晋级区和昆明主城的次要道路。

两环:1.绕区快速环线:由三横四纵中的昆曲高速公路——东南绕城公路——新贵昆公路——东连接线组成的空港经济区外公路系统,形成绕区的快速环线。

2.内部机场环线:由机场绕场道路,与新贵昆公路互相衔接,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内部机场环线。

(二)铁路国家主干铁路贵昆铁路的沾昆复线从机场东部经过,是空港经济区物流运输的重要支撑。

(三)机场新国际机场是空港经济区的重要对外交通,同时也是空港经济区建设和开发的核心前提。

二,城市交通系统(一)道路网络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着重强化南北向的道路连接,联系南北各产业组团,并加密东西向道路构筑各组团的内部交通。

2.平行于新贵昆公路建设南北向空港大道,配合次级道路、支路构成完整的空港经济区道路网络。

各组团内形成格网加环的组团式主干道路网络。

3.路网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其中主干道路红线宽40——60米,次级道路红线宽25——30米,支路红线宽15——20米。

(二)公共交通规划1.空港经济区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

公交系统的建设以区内主干道为估价,沿线布置站点,重点解决好区内居住和就业的通勤问题。

2.规划在空港大道以及各组团内部东西向干道上建设公共交通快速专用道,集中开行公交线路,形成空港经济区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同时配合组团内其他线路,形成公交路网。

公交车拥有量采用每800人一辆标准车,公交线路网密度规划为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按500米服务半径设置,服务面积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90%,沿公交线路设港湾式停靠站。

3.根据昆明市及空港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路,客观地区将沿机场高速和空港经济区主要道路开行轨道交通,设立轨道交通站点。

4.规划在昆明国际新机场航站楼前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形成以空港为中心,集空运、高速公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于一体,高效衔接、换乘边界的现代立体化交通枢纽,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等多种公共交通运输手段,实现民航、铁路、轻轨、公共汽车、出租车五大交通系统之间的“零换乘”。

➢项目产业板块规划布局空港经济区规划区范围为:南抵西冲村大板桥行政界,西面南段以沾昆铁路和机场西界为界,北段以乌西村、白汉场村和中对龙村部分及部分昆曲高速公路为界,北以对龙河、矣纳村为界,东部北段以矣纳村、小哨村和方旺林场为界,南段以西冲村为界,中段为25%坡度线为界,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其中,北至绕城公路,西以新贵昆路为界,南至焦化制气厂一线,东达东面面山山脚(25%坡度线),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空港经济区规划期(2035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包括螺蛳湾和秧草凹两大组团。

同时确定该范围中的螺蛳湾组团10平方公里范围为近期建设范围。

在此范围内一切建设活动由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履行市级规划管理权限,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强度,并不得与机场和经济区功能相冲突。

为实现对周边整体生态的保护,协调好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规划区以外划定133平方公里的范围为环境协调区,与规划区工程空港经济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阿拉村、沙沟村、西冲村、大板桥村、李其村、新发村、复兴村、长水村、乌西村、花箐村、小哨村、白汉场村及矣纳村13个村委会,中对龙村、兔耳村2个村委会的部分及园艺农场和方旺林场5个分场,面积293平方公里。

经济区是以航空物流业、航机维修业及制造业、临空加工产业、高新轻型制造业、生物科技及现代农业、创意及教育培训、生态型旅游休闲业、商贸会展及综合服务业八大重点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为未来不可预见临空型产业的入驻预留相应的空间。

规划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续的模式,形成“两区一带”的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一带——临空产业带:主要位于320国道以东区域,包括螺蛳湾、秧草凹、国际包印刷城等组团,依托新320国道(城市快速道路),以物流加工、航空制造与维修、高新轻制造、加工包装等园区开发为主,并适当配套居住与服务设施,形成空港经济区主要的产业聚焦带,向南联动经开区,向北联动杨林工业园。

国门空港区:主要位于机场高速与320国道之间的区域,包括大板桥——李其组团及宝象片区;以商务会展、信息服务、居住与商业开发为主,未来形成辐射区域的经济服务性枢纽和国门形象展示区。

生态休闲区:主要位于机场以北区域,包括小高坡及小哨片区;以商务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康体休闲业、生物科技、现代农业、创意开发、航空教育培训等为主,构筑昆明特色的绿色产业与城市生态休闲基地;该片区开发要以低强度、生态化建设为主,不提倡大量的开发建设,形成政工空港经济区的“绿色生态组团”。

➢项目产业发展原则经济区产业发展要紧紧依托昆明新机场区域性航空枢纽的特点,结合空港经济区资深的交通优势和临空产业组成的特点,依据《昆明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咨询报告》,遵循“重点产业带动,注重产业关联,分歧逐步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临空经济。

空港经济区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强调产业类型的控制和选择,入驻产业必须为临空型相关产业,原则上禁止与临空型无关的产业进入,鼓励临空型、高清新兴产业入驻,限制过多的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禁止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和淘汰类产业进入。

结合机场净空要求、地形地势以及城市设计的要求进行地块建筑高度的控制与引导。

国门空港区的核心区地块一般控制在35米以上,局部地块要求大于100米,已形成标志性节点。

其周边居住及其他功能地块控制在60米以下。

临空产业带和生态休闲城主要控制在24米以下,核心区高度适当提高,林山地块考虑顺应山势开发建设,宜控制在12米以下。

➢项目用地布局规划空港经济区的定位为:依托国家大型门户枢纽机场,已发展临空经济为核心,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连通欧亚大绿的国际航空客流、物流中心,云南省主要的临空型产业聚集区,构筑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昆明航空城。

至规划期末(2035年),空港经济区将达到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5万的规模,其中,近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0平方公里,人口6万。

空港经济区整体建设空间主页沿新机场东侧展开,形成带状的用地布局形态,结合临空型产业的特点,用地功能以一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贸服务业用地为主,并配套适当的居住用地,形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集空港配套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轻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生态康体休闲业等重点产业一体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发展空间。

➢项目结构分析规划将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续的模式,形成“一带四组团”的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规划依托新320国道(城市快速道路),沿空港经济区内部的南北向空港大道形成临空产业发展带,将各个组团有机串连成为整体,成为空港经济区发展的脊柱与主脉。

四组团1.大板桥——李其组团大板桥——李其组团是未来整个空港主要入口区,建设以改善机场入口门户环境为主。

对规模要进行控制,优化发展格局,充分协调好特殊用地的布局,调整和提升现有产业,布局新型物流业,提升为建设有序,环境优良、产业配套的空港门户去。

对现有村镇要进行提升改造,挖掘地域特点,建设为特色化的新村。

2.螺蛳湾组团规划在机场南部,新贵昆公路外侧,现状螺蛳湾村周边区域,布局螺蛳湾产业组团,形成以保税物流,空港配套服务业、数码及IT产业、国际商务产业、民航培训基地、行政管理及地区总部、企业办公、金融保险等机场依赖型和关联型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组团。

该组团是空港经济区的中心组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