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离”到“融合”——对昆明空港产业发展的思考易娜杨家本方玉【摘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于2012年6月28日投入使用。
然而,机场投入使用一年以来,机场并未充分发挥对周边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临空经济发展缓慢,机场周边的城、乡发展仍处于自发生长阶段。
本文在分析昆明空港自身和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区域协作、产业选择、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昆明空港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进而借鉴国内外空港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结合昆明空港自身发展条件,在与周边区域间构建“广义航空城”和城乡协作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对昆明空港今后应该发展的产业类型、发展时序和产业布局提出了建议,以期实现昆明空港产业及与周边区域“城乡”融合的共赢发展。
本文的探讨性研究希望能为昆明空港的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为类似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分离;融合;昆明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1.背景与问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的第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随着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建设滇中产业新区战略的实施,昆明空港经济区将成为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核心区和带动云南产业新型化的核心示范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已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然而机场投入使用一年以来,并未充分发挥对周边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发展缓慢。
区内的城市建设区以及周边农村发展均处于自发生长阶段,发展十分滞后。
发展理想与现实间存在巨大的反差。
因此,本文提出三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目前昆明空港经济区发展缓慢的原因何在?昆明空港经济区到底适合发展哪些产业?如何才能实现昆明空港经济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共赢发展?图1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区位2.产业发展现状及周边情况分析空港经济区的中部区域是坝区,也是主要的适宜建设区;西部和东部区域大多数是山地,基本上是禁止和限制建设区。
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机场南部大板桥周边及机场东侧的秧草凹片区,其他区域尚无城市建设,区域内零散分布有90余个城乡居民点。
图2 昆明空港经济区现状建设情况图图3 昆明空港经济区空间管制图2.1产业发展现状昆明空港经济区目前仍以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发展农业种植、经济林业和养殖业,发展阶段较为初级,未形成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传统大型国有企业主要发展化工、建材业,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包装印刷、饲料加工业、小商品加工等。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经济发展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小,仅职业教育、物流业、农家乐旅游有一定的发展。
总体来说,空港经济区现状的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新机场对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尚未体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
图4 昆明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图 图5 昆明空港经济区周边园区分布图2.2周边产业园区分析杨林工业园区、经开区、嵩明职教园区、盘龙双龙片区和阳宗海度假区地处空港周边的紧密圈层内,高新区和宜良工业园地处空港周边的相邻圈层内。
各产业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见下表。
表1 昆明空港经济区周边园区列表通过以上分析,昆明空港周边已有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临空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农特产品加工的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应该与这些产业园区特别是与紧邻的杨林工业园区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
同时,嵩明职教园区可以为空港经济区提供相应的人才培训支持。
此外,空港周边还有发展成熟的休闲旅游度假片区,可以为今后构成大的休闲旅游片区提供良好的条件。
空港应与这些产业园区构成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构建“广义航空城”。
3.现状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剖析3.1区域协作空港与周边杨林工业园、经开区、昆明主城间的城市交通联系不足,导致空港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较差。
同时,空港经济区现状发展的产业与周边的杨林工业园区、经开区等产业园区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
此外,机场内外交通联系不足,“孤岛”现象凸显,机场的带动效能难以发挥。
图6 昆明东部产业带示意图3.2产业选择上版总规确定发展的航空物流业、航机维修及制造业、临空加工产业、高轻新制造业、生物科技及现代农业、创意及教育培训产业、生态型旅游休闲业、商贸会展及综合服务业八大产业,八大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无重心,导致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十分滞后。
3.3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范围模糊与交叉,机场范围、规划范围和控制范围等三个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权限模糊。
官渡工业园区管辖范围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管辖范围存在交叉。
同时,现在还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规划管理组织架构不清晰,组织管理机构较多,同时存在省级、市级、区级和街道办事处等不同级别的管理单位。
图7 昆明空港经济区多重管理范围示意图4.国内外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经验借鉴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国际枢纽机场周边地区进行研究后,成功案例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形成综合产业发展体系。
第二,发展的产业类型是临空物流、商务会展、商贸服务、总部经济、观光旅游、康体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临空加工制造业,在有条件发展农业的地区发展精致农业(花卉产业等)。
第三,空港地区的产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圈层规律,从内到外主要发展的产业依次是:(1)内圈层:机场周边1km范围内,主要发展机场核心型产业,以提供旅客及货物的直接服务为主,即航空维修及制造业、航空物流、旅客服务。
(2)第二圈层:机场周边1—5km范围内,主要发展机场依赖型产业,即保税加工仓储、海关、综合联运、高科技产业、临空加工制造、后勤居住服务。
(3)第三圈层:机场周边5—10km范围内,主要发展机场关联型产业,即商务、会议展览、旅馆办公、教育培训、观光旅游、康体休闲娱乐业。
图8 机场产业圈层分布规律第四,与周边既有产业园区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
5.对昆明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思考5.1产业类型选择根据国内外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产、二产、三产”协同发展为目标,对今后这一区域发展的产业类型提出建议。
5.1.1城市建设区5.1.1.1临空加工和制造在现状发展包装印刷产业的基础上,与航空物流相结合发展高档包装与印刷业,同时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依托机场发展航材供给、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包括机载设备、配套产品、飞机零部件等的制造装配。
产品除针对昆明国际机场,同时也可兼顾临近的云南省的其他中小型机场。
结合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生物科技产业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
同时发展与航空运输关系紧密的高、精、尖产品生产,比如医疗器械、钟表、仪器仪表等精密制造业。
5.1.1.2航空物流业以昆明新机场为依托,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航空货运公司、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以航空物流基地为发展平台,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区”。
其一,建设专业的花卉物流中心。
其二,依托云南的鲜花、野生菌和玉石等特色资源,建立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应与花卉物流中心形成良性的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依托昆明的区位优势,建立东盟国际邮件转运中心,与机场设施相呼应。
第四,吸引大型快递公司设立国内转运中心和国内规模较大快递公司的运营中心,设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邮件分拨中心。
5.1.1.3商贸会展及综合服务业吸引各类大型商贸企业入驻经营,全面构建空港经济区商贸中心。
在城市建设区外围区域发展集镇商业,并与就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商贸业发展格局。
同时,结合机场的定位,以特色的国际商务、研发设计为核心,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总部,重点与航空物流、投资销售、研发设计等行业中的大型重点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发展总部经济。
结合云南省的产业优势,为国际性产业集群提供产品展示和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和培植一批会展企业,促使产业向宾馆酒店、购物旅游、设计装潢、广告、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延伸和配套。
同时,发展相应的酒店及旅游服务、中介服务、数据处理、科技及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针对市场情况适时开发酒店式公寓、商场、餐饮等商务商业配套设施。
5.1.1.4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力拓展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消费三大市场,致力打造为泛亚文化“高地”。
同时,依托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空港经济区建设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民族风情主体街区,打造云南民俗文化展示平台。
5.1.2外围区域5.1.2.1现代农业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通过资源整合、环境整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依托良好的蔬菜种植基础,发展外向型生态、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山地区域形成特色经济水果种植基地。
依托现状苗木种植的良好基础,积极发展花木种植产业。
远期发展精致农业,更好地为临空产业发展服务。
5.1.2.2经济林业结合生态建设,在东部和西部山区因地制宜建立山区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经济林业。
同时,大力种植优质的板栗、核桃等山地经济作物,建立山地经济作物生产区。
5.1.2.3生态旅游依托区位优势,结合美丽的农田基质、山地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旅游活动融为一体。
特别是结合特色农业发展游客、市民参与的体验式、观光式农业旅游。
5.1.2.4康体养生以环保为原则,倡导健康、绿色、循环型的休闲活动,发展面向东南亚的康体休闲、度假疗养业。
依托空港的区位优势发展高尔夫产业,同时把森林科考旅游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开发健康旅游新产品。
大力开发各种户外健身运动项目,包括健康步行、登山、自驾车活动等。
策划和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和大众参与性的康体娱乐旅游活动,促进康体养生旅游的发展。
5.2产业发展时序5.2.1近期规划城市建设区发展机场地面服务、航空货运、航机维修,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临空加工业。
同时,发展商贸业及相应的综合服务业。
外围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和经济林业。
5.2.2中期在前期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规划城市建设区发展航空物流、临空航机制造业,同时发展会展业及相应的综合服务业,已有的产业门类进一步深化延伸。
外围区域依托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开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5.2.3远期在中期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规划城市建设区发展临空高新产品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
外围区域发展精致农业,此外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康体养生旅游。
最终达到昆明空港城乡产业的融合共赢发展。
5.3产业布局建议结合昆明空港区地形限制条件、产业发展条件以及周边既有产业园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城乡”融合的产业发展战略,构建“广义航空城”。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建议如下:第一圈层——航空配套产业区。
结合航站楼在机场南侧布局机场综合配套服务区,结合新320国道、沾昆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在机场东侧布局航空物流区,发展保税仓储、海关、综合联运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