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 课件

微课 课件


萨尔曼•可汗开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主旨在于 利用教学影片在网络上进行免费授课,为学生在线学习、移 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便利。比尔•盖茨认为:可汗预见了 “教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education )。可汗学院
国外案例
• 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
英国教师电视网站(Teachers TV, TTV, )的 微课视频资源建设从2004年开播以来至2011年4月被迫关闭, 经历 了7年时间。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中的微课视频资源应用和推 广远超预期目标,只是后来视频资源服务器无法承受来自全世界范 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巨大访问量,其点击率曾一度超过了 586万人次,加上近年来英国也面临金融危机,无奈之下英国教育 部将那些由政府出资开发的3500个精品微课视频通过签约的方式转 让给了国内的其他网络运营商,并要求其继续免费给教师开放使用。
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出了彭罗斯制作微课的五大步骤:
• 2010年,Blaine McCormick和Van Gray在《Message in a Bottle: Basic Business Lessons for Entrepreneurs Using Only a Soft Drink》一文中列举了12节关于可口可乐值得学习的必 修课。其每节课程都是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包含介绍本节 微课的主要核心概念、详细内容以及结论,并且附上相应 的问题和活动,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讨论,其形式与可汗 学院有些类似。
互联网关联主义教学模式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是什么?
MOOC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运动不 断发展的背景下,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教育形式,更加注重教学互动, 不仅仅是资源的发布。MOOC也可以看作是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型态。
大规模 网络 开放
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傲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 者可以成百上千; 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
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
MOOC有时也基于某所大学的特定课程开展.校内学生与校外学生共同学习。校内学生 在完成学习后获得学分。
MOOC兴起
一般认为,MOOC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 米尔(Dave Cormier)提出,后用于西门思和斯蒂芬· 唐尼斯(Stephen Downes)于 2008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即CCK08)。 随后.西门思及其合作者又新开了PLENK2010(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s and Knowledge)、LAK11(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等课程。 除了西门思及其合作者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和机构尝试开展MOOC。比如,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特龙(Thrun)和诺维格(Norving)开设的“人工智能导 论”课程,玛丽华盛顿大学的吉姆.格鲁姆(Jim Groom)团队开设的“数字 化故事”课程等。 后来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加州大学伯克利 等名校也开始加人MOOC开展行列。
此外,李玉平老师关于“微课” 提出 “三小研究” 即:“关注小 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 李老师还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 对微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微课创造了“5分钟学习”模式,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等等都有研究。 在李老师的博客中也展示了一系列与此相 关的案例,如:微课的设计模板、微课的 开发设计指南等等。这对微课在教育领域 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 作用。
科技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厦门理工学院 吕兰兰 博士
二三十年前,人们伸长脖子眺望21世纪,只道是下一个 世纪会很先进很精彩,科学技术会“大爆炸”似地涌入人们的 生活。现实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超越着人们的想象。
e时代
纳米时代
DNA时代
新能源时代
有谁当年就曾料到:21世纪的生活琐事,可以交给机器人、互联网、手机来打理;穿纳米 的衣,吃转基因的食物,住生态智能的建筑,行绿色快速的交通工具;生命“密码”逐渐 被破译,科学家们已能用基因“语言”和疾病“对话”……
• 基于维基管理功能的微课视频应用
美国密西西比西北社区基金会(Community Foundation of Northwest Mississippi) 属于非营利性的学术机构,总部位于美国中南部地区。 2008年由乔〃托马斯(Joe Thomas)博士带领的视频编辑团队创办了基于 维基功能的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WatchKnowLearn, )。 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根据学生用户的多样性推荐视频,全体编辑拥 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素质教育。为实现这个目标, 邀请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荐能被收录至目录的视频,然后采用维基框 架和理念,对那些视频进行审核和批准,进行恰当分类。这些视频是 从互联网上找到的最优质的视频,涵盖中小学(3-18岁)的所有教育主 题,而且儿童观看绝对安全。
2009年2月《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Minute-long talks find success at a community college》一文中指出:“微 课”(Micro lecture) 一词最早来源于国外,由一位于美国新墨 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于2008年秋首创。彭罗斯把微课称为“知识脉 冲”(Knowledge Burst)。后因“一分钟微视频”,被后人戏称 为“一分钟教授”。
资源 组成
资源 粒度 资源 结构
应用 领域
功能单一:主要用于备课,课堂 领域广泛:可应用于学校教学、技能提升、 教学和反思研究 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各领域
方式单一:PPT展示为主,可提 高教学效率。 方式多样:支持校内/校外;正式/非正式; 个性化自主/协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微课六要素
微课内容构成核心要素
90.00% 80.00% 88.9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53.70% 40.80% 39.70%
传统教学资源与微课资源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开发 理念 传统教学资源 微课教学资源
以整节课或单元为资源组织单位,以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教学环节为资源组 重点从辅助教师的课“教”的角 织单位,突出对学生的“学”设计(为学 度设计与制作。 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的学习而设计制作) 资源构成形式单一,如教案、课 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组成类型多样化 件、课例、素材、习题等,各自 (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 建设,制作与应用环境脱节。 反思等),并可在应用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颗粒大(容量大),时间长,使 粒度小,容量小,时间短(5-10分钟), 用不方便 便于交流和传播 资源结构紧密,固化封闭,难以 资源半结构化,可扩充开放,界面友好, 扩充和修改,交互性较差 交互性强 对象单一:教师为主,服务于教 面向一切学习者(学生、教师、市民) 师的“教”,不适合学生。
“微”时代悄然来临
微反馈
微学习
微博
微视频
微电影
微教研
微视频
微小说
微力量
微电影
微信
微内容
微课
微课历史
在“微课”的概念没有形成之前,国外早有微课的雏形, 称为课程单元或短期课程,这类课程一般涉及多门课程领 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环境和活动的创设,同 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有效且丰富的学习支架。 如2004年7月,英国启动的教师电视频道(), 每个节目视频约长为15分钟,资源累计多达35万分钟。
4. 资源容量较小:总容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 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
5. 注重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设计(特别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而开发,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其安排、教学效果评价等。
6. 服务学习学习为主:对象是学生,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 英语学科专业微课视频应用研究
美国“英语中心”(EnglishCentral,简称EC)视频网站创始人施 瓦茨(Schwartz)在2008年创建了“英语中心”英语学习视频内容库。 9000多个地道的和特别制作的视频提供最新最全的内容,以内容 为基础的沉浸式语言学习:看学说(WatchLearnSpeak, http://www.englishcentral.tom)。 学生不仅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也可以将英语分 为专题来学习。通过初、中、高三个级别来选择课程目录。如 “沟通技能”,“演讲技能”,还有专门的“发音课程”和“词 汇课程”。
可以看到,科技时代的到来,给各个领域都带到全新的变革!
• • • • • • • • 电视步入数字时代 互联网已经让人无法离开 云计算不用频繁换电脑 能源可以更清洁更低耗 手机不只是通话工具 电子标签物联网雏形已现 高铁“无翅飞机”贴地飞行 ….
Web2.0时代,学 习又面临什么样的 变革和挑战呢?
由MOOC引发的TED
MOOC特征
除拥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等MOOC的基本特点外.关 联主义MOOC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 2. 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客 3. 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 4.学习者高度自主 5.学习具有自发性
关联主义MOOC的高退出率及其原因
芬妮(Fini)对CCK08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在83名回复者中只 有15人完成了全部学习任务。占比18%.如果考虑到很多未 完成者没有回复这一点,这一比例还会更低。作为课程组织 者.西门思等人也意识到了较高退出率的问题。 (一)难以实现学习的自我调控 (二)淹没在海量信息和复杂网络之中 (三)难以适应不太正式的协作交流 (四)陷入浅层次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