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WHO无菌药品要求比较
一、章节对照表
二、灭菌方式比较
三、欧盟与WHO无菌药品文本的对比
1、微粒表述方式不同
1)欧盟以≥0.5μm及>5.0μm;
2)WHO则是0.5-5.0μm和>5.0μm二种规格,(DH:由于大的微粒很少,实际
测试数据可能二者可能一样)。
2、微生物控制限度不同
1)欧盟对A区微生物控制(空气沉降菌及浮游菌、表面、手套)均为不得
检出(小于一个菌);(DH:欧盟与FDA一样,比WHO严格)。
2)WHO则为 3个菌,B、C、D级别区控制指标与欧盟完全相同。
3、监控要求不同
1)欧盟第3条洁净级别划分表的说明中提到:应对A级区的空气粒子进行
连续测定,并建议对B级区也连续进行测定…。
修订版第5条提到:…
除有充分理由以外,例如活病毒疫苗的灌装,A区的微粒应连续监控或
频繁取样。
建议B区也采用类似的系统,尽管取样频率可适当降低。
这
类体系通常需要独立的粒子计数仪;或有一个粒子计数器,这个计数器
通过一个多接口的管子,与数个连续的取样点相接。
如使用远程监控系
统,管子的长度及任何管的弯曲半径均应验证。
A区监控的频率应足以
保证检出所有的干扰及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偏离正常情况时,即能启动
报警系统(DH:基本均是连续取样的要求,如不是连续,如何能检出干扰?)
欧盟第93条要求:容器的密封应采用经验证的方法。
熔封性容器,如玻
璃或塑料安瓿,应进行100%的完好性检查。
应根据适当的方法对其它容
器的样品进行密封完好性检查。
半压塞冻干的小瓶,从半压塞开始至轧
盖应始终处在A级的保护之下。
无菌灌装的小瓶在完成轧盖前,尚不是一个完整的密封系统。
因此,应
在A级保护下直到轧盖完成。
2)WHO无连续测试要求;无菌灌装小瓶的轧盖,无百级保护的要求。
4、对D区的要求
1)欧盟附表说明(f)中提到:须根据生产操作的性质来决定此洁净区的要求
和限度。
2)WHO及欧盟对动态微粒均不作规定。
5、换气次数
1)欧盟第3条表下说明提到:为了达到B、C、D级区的要求,空气换气次
数应根据房间的大小、室内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数决定。
空调净化系统应
当配有适当的过滤器,如:A、B和C级区应采用高效(HEPA)过滤器。
(DH:没有要求D区安装高效过滤器,现国内基本都是高效)。
2)WHO GMP 在4.1的说明中,提到:为了达到B、C、D级区的要求,换
气次数应根据房间的大小、室内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数量来决定。
每一
洁净室换气次数不低于20次/时,通常应使用合适的高效过滤器并有良
好的气流方式。
6、温湿度控制
1)欧盟第9条提到:温度、相对湿度等其它指标取决于产品及操作的性质,
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
(DH:洁净区不规定温、湿指
标,第50条内容与WHO相同。
)
2)WHO则在4.20提到:洁净区内环境的温湿度不应使穿洁净服的操作人
员感到不适。
7、注射用水
1)欧盟35条提到;…注射用水的生产、贮存和分配方式应能防止微生物生
长,例如,在70℃以上保持循环。
第44条.提到:水源、水处理设施及
水的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状况应定期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细菌内毒素,
但没有提到中间物料。
(DH:没有冷循环的提法,当然也不排除)
2)WHO 10.6条中提到:…注射用水的生产、贮存和输送方式,应能防止
微生物生长,如在70℃以上或4℃以下连续循环。
2.3条提到:…应对注
射剂的WFI及中间物料的细菌内毒素水平进行监控。
(DH:这是防污染方
式的示例,不是强制要求)
8、气体灭菌方法
1)欧盟灭菌法中只提到环氧乙烷。
2)WHO在6.15中提到:多种气体和熏蒸剂都可用于灭菌(例如环氧乙烷、
汽化过氧化氢)。
(DH:过氧化氢是指南中首次出现的新方法。
我国滴眼剂用臭
氧消毒,情况在些类似WHO的提法,当然这要验证)。
9、培养基模拟试验
1)欧盟的标准现与FDA 2004年9月的标准相一致,第47条提到:…每一工
艺的培养基模拟试验通常每班每年进行2次。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足
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对批次量比较小的产品而言,培养基灌装的数量
应至少等于产品的批次量。
培养基模拟试验的目标是不长菌,应按以下
建议对无菌工艺进行评估:
i 灌封数低于5000时,不得检出污染。
ii 灌封数在5000至10000时:
--当有1瓶污染时,需进行调查,并应考虑重复培养基灌封试验
--当有2瓶污染时,需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后应进行再验证iii 灌封数超过10000时:
--当有1瓶污染时,需进行调查
--当有2瓶污染时,需进行调查,并应在调查后进行再验证对失败进行全面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上一次培养基灌装试验合格后,所
有生产批中可能影响产品无菌的因素(邓:现欧盟与FDA完全一致,要求比
WHO严格一些。
但WHO的要求,总体上与欧盟是一致的。
)。
2)WHO GMP 第42条:--培养基模拟试验的目标是不出现长菌,但可信度
为95%时,污染率应小于0.1%。
企业应建立警戒限度及纠偏限度标准。
发生任何污染时,均应进行调查。
10、生物负荷测试
1)欧盟在第57条提到:应监控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并确立控制标
准,此标准与所采用灭菌方法的功效相关。
无论是无菌灌装产品还是最
终灭菌产品,均应进行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查。
采用过度杀灭程
序的最终灭菌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查也许可定期进行。
对
实施参数放行的产品而言,应将此试验视作中间控制并须每批检查。
…。
2)WHO 在4.26条也有相类似的要求,但没有作为中间控制来处理。
11、隔离操作技术吹/灌/封
1)欧盟有二节内容是WHO中没有的。
隔离操作技术:…隔离操作器所处
环境的级别取决于它们的设计及其应用。
无菌操作的隔离操作器所处环
境的级别至少应为D级;在吹-灌-封技术一节中提到:…该设备可以安
装在洁净度至少为C级的环境中。
在静态条件下,此环境微粒和微生物
均应达到标准,在动态条件下,此环境的微生物应达到标准。
用于生产
最终灭菌产品的吹/灌/封设备至少应安装在D级环境中(DH:现国内企业
已有多家采用隔离操作器,用于无菌检查;另杭州眼力健及正在研制的粉液包装,属类似工艺,因此,这二节的内容可收载入我国的标准中)
2)WHO 无此内容。
12、参数放行
1)欧盟稿中二次提到参数放行。
2)WHO 无参数放行的提法。
四、小结
1)二个文件的章节对应,欧盟多了二小节隔离操作技术吹/灌/封,这二个小
节是我国目前制药行业可采用的标准。
2)随着参数放行的实施,有关生物负荷测试要求可明确写入文件中。
3)对可最终灭菌产品而言,执行WHO标准最大的难点是生产环境的动态
监控,涉及的问题是HV AC的改造;
4)欧盟的连续监控及控制限度比WHO严格,除微粒连续监控的要求外,
欧盟新版要求冻干产品从半压塞至轧盖,均应有局部百级保护,这一原
则也适用于无菌分装。
我国有不少企业连无菌万级的设置都没有,压盖
在十万级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执行欧盟标准,不仅HV AC要改造,要增
加B区的设置,还要考虑厂房轧盖的保护问题。
新标准也不得不考虑欧
盟的合理要求,否则WHO标准一变,企业需又得重新改造一次。
具有
前瞻性的标准,才能使二次改造“合二为一”。
执行WHO的标准,当然
执行欧盟标准要轻松些,但对我国采用无菌制造工艺企业而言,执行
WHO的标准也存在很多困难。
5)草案编写总体思路:综合二个文件,基本采用欧盟文件的编写次序+
WHO的控制标准+ 适当的余地,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00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