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2014年12月17日下午四点四十分,伴随着悠扬的下课铃声,我的大赛课也落下帷幕。
随之而来的有轻松,有感谢,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上完课之后听了评委们认真仔细的评课,对我的触动还是挺大的,我想这更多的是因为每一位评委都是发自内心地提了一些对我们帮助很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这,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这次参加比赛的过程也让我看到了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我们三位年轻教师的培养、关心和帮助。
尤其是我的师父高琳老师,虽然是我上课,但是她看得比我还重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帮助我,一次次替我修改,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课堂上说的一些话。
在这里,衷心感谢我的师父高老师。
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突发状况,对突发状况的提前预设没有做到。
比如,今天课上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提出一个问题,“你身边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弱者?”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
”我当时有点意外,只好让他坐下了。
可后面又一想,我这样简单的做法对他的帮助几乎没有,只是让他被动地去关心身边的弱者,他内心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多少,还真不好确认。
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想这是我应该认真考虑的。
说起教育方式,个人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思维习惯的转变。
首先,我们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的两面性。
正面的回答,需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反面的回答,在给予宽容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正确引导,不能因为问题超出自己的设定而放置一边,简单跳过。
比如今天的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我的预期之时,只需要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就能顺利而深入的将学生引导过来,甚至,可能起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简单的当做是接收器。
老师有传授学生知识的义务,但更有引导学生思考的义务。
不会思考或者说缺乏思考的学生,永远都不会是成功教育的结果。
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在课堂上给与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答案,甚至是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学生给出的答案以及给予这样答案的原因?我觉得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更应该去注意的方面。
当然了,我深知我在教学当中的问题绝不止于此。
这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只是一个良好的让我认识自身不足的机会。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期望这样的比赛机会能更多一些,尽快的使自己在竞争和督促当中,不断的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完善起来,更快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次讲课比赛的一点心得,诚望领导鉴阅并给出指导意见。
初中部:王俊 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