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籍作协会员名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邢孔建(孔见),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男,汉族,1960年12月生,佛罗丰塘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编审。
中国作协会员。
历任《海南开发报》副总编辑、《新东方》杂志常务副主编等,现任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作协党组成员、省文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涯》杂志社社长。
主要从事小说、随笔、诗歌创作和哲学研究,有随笔集《卑微者的生存智慧》、《赤贫的精神》,诗集《水的滋味》、评论专著《韩少功评传》等出版。
获省作协第一届“美兰杯青年文学奖”和“海南文学探索者三十强”称号,为海南省委省政府特聘咨询专家。
2、李挺奋,男,1951年4月出生,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镇远村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64年9月至1970年7月在乐东县黄流中学读书,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75年起先后担任正排级电影放映组组长、连职榆林要塞军区政治部文化干事、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工作站海口工作站干事等军职。
1981年10月从部队转业到海南文联工作,任《天涯》文学杂志副主编。
1983年参与筹建海南岛作家协会,1984年主持创办《海角》文艺周报并任主编。
1989年5月海南省文联成立,任省文联秘书长。
1985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进入海南师院中文系学习,获得大专文凭,并干1985年2月至1987年2月被选送到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学习,对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1986年出版诗集《蓝色的眷恋》,1988年出版诗集《绿色的遐想》,1997年出版哲理诗选集《空间魅力》,1989年出版文学评论集《艺海弄潮》、中篇小说集《蓝旋风》,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沙滩人生》。
李挺奋1984年加入广东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1988年5月由著名诗人臧克家、张志民签名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主办《海南开发报》任社长兼总编辑。
《海南开发报》停刊后,先后任新华社海南分社《高层决策参考》执行主编、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海南办事处执行主任、《参考消息》报海南版主编、海南省文学会会长、《海南省企业管理年鉴》主编、《海南省工业志》主编。
社会职务还有海南省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海南省社科联委员、海南省港澳经济研究会理事、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
3、蔡明康,笔名:阿牛,男,1936年11月,乐东九所镇罗马村人。
1962年毕业于海南师专中文系。
1954年参加工作,历任崖县商业局人事秘书,中共崖县田独公社党委书记,崖县文化局局长,三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副编审。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诗歌集《天涯吟草》、《竹心集》,散文集《斑竹横吹》、《春水绿波》、《淡淡的回顾》、《海天漫笔》等。
庆祝海南解放50周年征文“虎牌杯”二等奖——《威武不屈巾帼英雄》。
1999年获海南省作协文学开拓者十佳荣誉证书。
4、蔡葩,女,1965年6月生,蔡明康之女,乐东县九所镇罗马村人。
现为《海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专栏作家。
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海南自治州中学读书,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
1988年起历任《海南开发报》记者、编辑,《中国日报》海南站记者,《服饰文化》编辑部主任,《教科导报》采编中心主任,《海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创作,近年涉足纪实文学,专注于海南的人文历史的写作。
2005年出版历史文化随笔集《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广获读者好评,同年成为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女性记录人物。
5、龙敏,男,黎族,乐东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51年生,中共党员。
1966年中学毕业于海南省乐东中学,1978年参加工作,1981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现鲁迅学院),于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
历任抱由镇文化站干部,乐东县文化馆副馆长、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馆员。
搜集整理的一批民间文学作品被各级刊物采用。
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委员,海南省一、二届政协委员、常委,海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一、二届委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曾被县、地、省、全国的报刊采用,并获县、地、省、全国各类文学作品奖多项。
代表作有1981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后出版的黎族第一部中篇小说《黎乡月》,2002出版的被誉为黎族作家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的《黎山魂》,以及短篇小说《同饮一江水》、《卖芒果》、《老蟹公》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青山情》。
短篇小说《年头夜雨》获1983年广东新人新作三等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二等奖,《路遇》获1985年《海南日报》宝岛之光征文二等奖。
6、王槐光,笔名:海光,男,1947年10月生,乐东利国抱岁村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高教中文师训班。
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自治州文化局创作员、大学写作教师、报刊杂志总编辑,主任编辑职称。
三亚市委副秘书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市作协名誉主席,省作协、影视协理事。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共计发表作品700余篇(首),主持编辑写作、文艺选集17部。
《明月照天涯》、《天涯侨女》等九部影视剧本已摄制,出版个人专著影视剧本选集《天涯未了情》,诗词选集《热土情结》,散文选集《海角浪花》等。
组歌《在这鹿回头的地方》获第五届羊城音乐花会声乐作品二等奖,长诗《中华竞“洪”赋》获1998年中南民航朗诵诗比赛二等奖。
2000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7、关义秀,笔名关植方,男,1942年12月生,乐东利国荷口村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当过农民,后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先后在黄流中学等学校任教十几年,后在乐东县文联、农业部门、乐东县党校奉职。
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创作,迄今出版了七种著作,包括花城出版社的《五色雀》、作家出版社的《涛声敲窗》、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天地一“文”字》等,在《民族文学》、《天涯》、《羊城晚报》、《海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
主要写作小说和散文。
曾创作出版历史小说《李德裕在崖州》(执笔)等。
由他创作的黎族题材长篇小说《五色雀》,2008年10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我省第一部由非黎族作者撰写的黎族题材长篇小说,正如海南省作协主席孔见在长篇小说《五色雀》首发式上指出的那样:关义秀先生对本土文化、对黎族文化题材深入发掘,并用抒情笔法写小说,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
当代著名小说评论家毕光明关于《五色雀》的评论文章《黎族心灵的探寻——评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发表于《文艺争鸣》2009年第一期,后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8、李孟伦,男,1974年12月生,乐东黄流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
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及小说创作,有诗歌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天涯》、《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著有诗集《青黄集》、《走入世纪的瞳孔》、《创世记》、《在万物入睡的地方》和长篇小说《太阳之门》等。
省作家协会名单9、张跃虎,194年10月生,黄流镇孔汶村人,广东省旅游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编审。
1984年10月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
当过农民、教师、歌舞团创作员、文联秘书、报社记者。
以编辑为业,长达30余年。
1965年在一个偏远的小黎村参加四清,学会岐黎方言,并开始民间文学方面的田野调查。
研究及涉笔范围包括新诗、散文诗、古体诗词、歌谣、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旁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方言、书法、歌舞等领域。
在国家正式出版物发表一批学术论文,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室复印收藏或中央刊物转载。
已出版散文集《月亮雨》,诗集《荒原草》、《花月魂》,黎歌汉泽集《五指风》,长篇社会学专著《珠崖田野上的华夏魂——琼南乡土社会之履历沧桑》。
黎歌汉泽集《五指风》获全国民间文学二等奖。
张跃虎别名林寂,少年母丧父病,衣食艰难;乃发愤攻书,吟诗自娱。
1964年由初中考上师范;次年作文挨批而下黎寨参与“四清”,顺此学会黎语并开始采风。
“文革”十载摧残,矢志不移。
1970年初涉人类学领域。
1972年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涵盖新诗、古体诗、散文诗、对联、歌词、民谣、传说、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评论及歌舞剧等十几种体裁。
旁及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探究,刊出不乏真知灼见之文论多篇;有两篇分别于1983、1988年入选全国学术年会。
出版黎歌汉译集《五指山风》、散文集《月亮雨》;前者获广东鲁迅文艺奖、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
担当主要责编的大型文献图书《新中国大博览》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获广东第三届优秀图书一等奖。
做过农民、教师、歌舞团创作员、文化局干部、文联秘书、党报副刊编辑及记者、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社文艺室主任。
业余爱好美术、书法、篆刻、音乐。
兼具诗人之浪漫热诚、学者之严谨博识。
是来于草根阶层的、自学成才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专家。
10、邢植朝,男,1948年8月出生,利国镇抱架村人人。
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原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副厅长,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行政学院副院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省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党建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学会理事。
现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信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97年毕业于中央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1999年受训于香港科技大。
近年来,他本人的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文化。
讲授“文化策划学”、“文化艺术管理”、“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概论”、“民族信用文化”等课程。
先后出版专著、学术论文约300多万字。
代表性的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有:《黎族文学总体现》、《浅谈黎族洪水神话中的人文特点》和《高山族、黎族洪水神话同系物的人文特色》等均先后在《民族文学研究》上发表。
《黎族学: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发表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的特色专栏:民族研究专栏里)。
著作有:《黎族文化溯源》1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黎族风情录》8.5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云起天涯》18万字(南方出版社出版、《中国民俗大系.海南民俗》与一人合作,27万字(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黎族大辞典》与四人主编,47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信用概论》24万字(南方出版社出版)、《台湾高山族与海南黎族民俗比较研究》一书,将在2006年至2008年完成,此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