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学习重点:
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学习难点:
能量的释放。
探究过程:
探究一: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1.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2.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的过程:
提出问题: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呢?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量取蒸馏水,倒入试管中,记录水的(为:)。
称量一粒种子的(为)。
在酒精灯上点燃种子后,给试管加热,至种子,
记录水的(为:)。
计算种子热价:食物的热价=。
实施计划:每测一种种子的热价需重复三次,求温差的平均值。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1)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什么?
(2)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不同?
(3)你所测出的食物的食物热价符合其实际热价吗?为什么?
小结:不同食物的热价是的,因为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
3.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
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学生观察教材33页表 3.2-1,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其中热价最高的是。
练兵:
小明今年13岁了,他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1340千焦。
小明每天大约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5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你估计小明的体重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探究二:能量的释放
阅读教材33页“观察与思考”及34页相应内容,完成:
5.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的场所是人体内的。
6.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思考:有些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试分析原因。
探究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7.阅读教材图3.2-11和图3.2-12,
思考: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8.联系实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达标训练:
1.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
B.花生
C.牛肉
D.苹果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从根本上说来自()。
A.有机物的分解
B.食物中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热能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
B.都减少
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D.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5.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
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
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6.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
B.1783千焦
C.476千焦
D.1671千焦
7.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
B.扫地
C.快走
D.骑车
8.人呼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A .糖类 B.能量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知识拓展:
根据前面学习“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内容时设计的“一日食谱”,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的情况。
并重新设计“一日食谱”。
(13—15岁,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男性11340千焦,女性10080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