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美的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
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
以下是我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出师表》时,我首先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教学《隆中对》时,我又选择了刘欢演唱的《哭诸葛》,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
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
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
如《三峡》的雄壮,《金色花》的静谧,《背影》的凄楚等等。
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
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造能力。
实践中,配乐朗诵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如朗诵《散步》,可配上理查德森的轻音乐,体会“家”的静谧和柔美;朗诵《纸船》配上《寂静之音》,感受“自然、童真和母爱”的轻盈与缠绵;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配上古筝乐曲《行云流水》,由于使用阮乐器演奏,奏出的乐曲类似哭腔,当如泣如诉的乐曲传出时,当音乐迸发出悲伤的气氛、情绪缠绵悱恻时,课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融进了音乐中,把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情读出来了。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
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使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就会和我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三、以音乐渲染情景,深入理解课文
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分析完《水调歌头》这首词时,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苏轼的苦闷心情,我播放了配乐而唱的《明月几时有》,学生沉浸在音乐声中,将心比心,体味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到抑郁惆怅之感。
随着乐曲舒缓的节奏,学生又能体会到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人间最美好的祝愿,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在教学必需时,教师可以自己清唱,学生也可以自己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驰骋想象开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音乐辅助背诵,生动展现情景
初中学生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全背可谓难矣。
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难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如:《水调歌头》、《满江红》、《蒹葭》(《在水一方》)、《虞美人》、《一剪梅》,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带背”的方法进行教学。
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背熟了。
五、以乐曲引导写作,展开丰富想象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学,其中的美妙,我们可以流泻于笔端。
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只要细心聆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同样可以使文字在音乐中飞翔。
一次,当我在黑板上写下《童年趣事》的作文题时,孩子们都傻眼了,有的说:“我都初中了,以前发生的事我都不记得了。
”也有的说:“我现在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很少有玩的机会,哪会有什么趣事?”……见他们那么无可奈何,我笑了笑说:“没关系,老师来帮你们找回童年。
”我点击电脑,只听得传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地叫着夏天……”歌词中的每句话无不折射出孩子们童年的喜怒哀乐。
此时,教室一片寂静,大家都在认真地倾听着。
当我再次翻启他们的作文本时,一件件趣事令我忍俊不禁。
动听优美的旋律唤起了孩子们心中沉睡已久的往事,使孩子们不用再为写作文无话可说而感到害怕了。
音乐,使语文教学变得“有趣”了、“美”了、“活”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我们的课堂,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硬搬进课堂。
艺术与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通的。
教育应该探究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地、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健康优美的音乐飘进课堂,应该让语文教学中多一点乐音飞扬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