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问答1. 什么缘故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因新规范是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编制的,在执行中需考虑设计、治理人员有一学习、适应和有用过程,为此保留一年的过渡期,这也是新规范执行中的通行做法,起初89规范在执行时曾三年的过渡期。
2. 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有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运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新规范与89规范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过渡期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验算时,仍可采纳依据89规范编制的运算机软件,但关于不需运算的抗震构造措施则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规范执行。
在各地开展的施工图审查也可按此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审查工作。
3. 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此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立即归入修订的《构造物抗震设计规范》。
关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业内专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不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未将其列入。
若采纳异型柱结构又无地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治理条例》第2 9条的要求执行。
4. 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不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什么缘故乙类建筑不是专门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按照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 B50223—95)条文讲明指出,对一样情形下,原则上能保证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阻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3.0.1.5条中规定,“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明显不同时,可按照局部的单元划分类不”,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单元后,可按照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
关于商业建筑,在1995年之前高层的大型零售商场还比较少,《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举例采纳了常见的“人流密集的多层建筑”,具体规定参照了1993年当时商业部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的经济进展水平,在具体执行时,不论多层和高层,只有年营业额1.5亿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0.5亿元以上、建筑面积1万m2以上3个条件均满足时,才定为乙类建筑。
大底盘建筑,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范畴时,一样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2层定为加大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5. 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突出屋面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新规范在第三章关于概念设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结构体系的选型应防止刚度和强度的突变。
突出屋面结构明显存在刚度突变,其抗震设计尤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
例如,在运算分析时,第5.2.4条规定采纳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采纳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进行运算。
同时还要按照运算结果采取加大构造措施。
6.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差不多枕型地震作用下运算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差不多振型指的是什么振型?差不多振型一样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和第一振型。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墙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体?不对齐或不*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新规范7.1.2条和表7.1.2中,砌体房屋最小墙厚是指结构抗震验算时不小于此厚度的墙体才能承担地震作用,即不论层数或高度,各种砌体类不的墙体小于此厚度只能算非做抗震的隔墙,只能计入荷载而不能做为结构墙体参与结构运算。
例如,粘土砖房屋的最小墙厚为0.24m,墙宽度小于此值,如0.12m或0.18m时,不论是否有基础,均只能算做非抗震隔墙。
房屋抗震横墙是指符合最小墙厚要求的横向墙体,横墙应以满足抗侧力运算为准。
新规范7.1.7条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
条件许可时应第一如此做,符合厚度要求的不对齐或不*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
8.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总高度比表7.1.2稍高时是否算超出限值?新规范7.1.2条和表7.1.2中总高度的运算有效数字为个位,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后满足即可。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承诺比表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9. 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无限值制?总高度应如何运算?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
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运算总是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按照实际情形而定,取质点的运算高度及不超过4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7.1.2条的规定,总高度能够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
檐口标高邻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运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的高度处。
10. 关于新规范7.3.2条第5款的“接近”概念,关于7度区,层数为六、七层时均属于接近上限?新规定7.3.2条第5款的“接近”概念,关于7度区,层数为六、七层时均属于接近上限。
11. 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大,一样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新规范7.3.2条第4款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样位于相对标高0.0m的墙体圈梁。
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关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样承诺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
新规范表7.3.1要求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大。
一样讲,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按照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形确定。
12. 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形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运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13. 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房屋中,“横墙较少”的概念指全部楼层均符合横墙较少条件,是否应按7.1.2条第2款的要求降低层数?新规定中关于多层砌体房层,“横墙较少”的概念指全部楼层均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关于仅个不楼层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可按照大开间房屋的数量、位置、开间大小等情形具体分析后,采取相应的加大措施。
底部框架房屋的上部各层“横墙较少”的概念同多层砌体房屋。
14. 新规范7.1.7条第5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指的是什么?新规范7.1.7条第5“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要紧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当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15. 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觉某些条款与往常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按照国家标准化法,当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不致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当不同的国家标准之前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最新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执行。
16. 底层框架结构的运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运算高度的取值应按照实际情形而定,要紧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形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能够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那个地点的层高与运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17. 规范6.1.8条5款与规范6.1.9条1款对连梁跨高比的规定是否矛盾?6.1.8条是针对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是要紧的抗侧力构件,墙中不宜开设大洞口,抗震墙的洞口连梁作为一道抗震防线,应具备一定的耗能能力。
而6.1.9条第1款中的规定适用于抗震墙结构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当抗震墙较长,且连梁的跨高比较小时,墙的剪切变形较大,墙肢的破坏高度能够超过底部加大部位的高度,为防止此种破坏,应采纳第1款的规定。
因此,两条并不矛盾。
19.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在的屋顶运算而不算做一层?按照新规范第5.2.4条规定采纳底部剪力法时,出屋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构筑物的地震作用疚,宜乘以增大系数3,现在相对应的屋顶房间总面积不超过楼层总面的30%。
因此,一样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面的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运算而不算做一层。
20.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承诺比表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那么现在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承诺比新规范7.1.2条表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现在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m。
21.抗震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操纵,这二者之间有无关系?89规范在框架-抗震墙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制中专门对装修较高的公共建筑做了规定,什么缘故新规范却无此规定?新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操纵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延性,防止构件脆性破坏。
对结构层间位移进行操纵是为了保证结构整体刚度和整体安全。
操纵轴压比和操纵层间位移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无明显的关联关系。
层间位移限值要紧按照非结构和结构构件破坏程度的操纵标准和结构的延性来确定。
随着建材工业和装修技术的进展,建筑装修越高级,其细部构造越周密,变形能力可能会更好,例如建筑室内的木装修和许多化学建材装修都具有专门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大理石墙面一样也是采纳多点悬挂方式固定于主体结构,89规范对建筑装修标准高的建筑结构采纳较小的侧移限值在目前已无必要,故新规范中不再对装修情形进行区分。
22.新规范附录A中某地区的设计差不多地震加速度与89规范时的抗震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相比有所变化,在规范过渡期中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公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关于设计差不多地震加速度与原先相比有所变化的地区,则自2001年8月1日起应按变化后的值进行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