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
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2007年日本世界绿茶大会荣膺最高金奖。
目录简介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信阳毛尖荣誉信阳毛尖产地工艺特点鉴别品质特点品饮方法茶的苦与涩信阳毛尖等级划分明前茶谷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历史手工制作工艺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机械制作工艺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功能与作用存储方法种植现状相关术语故事传说传说一传说二历史传说信阳毛尖——品茶馆图书信息内容提要信阳毛尖价格简介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信阳毛尖荣誉信阳毛尖产地工艺特点鉴别品质特点品饮方法茶的苦与涩信阳毛尖等级划分明前茶谷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历史手工制作工艺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机械制作工艺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功能与作用存储方法种植现状相关术语故事传说传说一传说二历史传说信阳毛尖——品茶馆图书信息内容提要信阳毛尖价格展开编辑本段简介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
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浉河区西部的浉信阳毛尖开汤河港、董家河、吴家店乡的深山区、南部东双河、柳林、李家寨、谭家河、十三里桥以及平桥区的平桥镇等乡镇的部分高山区和浅山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
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开创了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
正宗信阳毛尖的产区,除浉河区外,还含平桥区和毗邻罗山县南部灵山一带涩港、彭新、青山三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信阳毛尖品牌价值2010年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首次发布了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
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总量达81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8.62亿元,其中信阳毛尖45.71亿元位居第三。
信阳毛尖荣誉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
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编辑本段信阳毛尖产地信阳毛尖产地来源的域区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
具体包括: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
北纬31°23′—32°24′,东经113°45′—115°55′。
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西南山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
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香浓。
二是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
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
四是高山林茂,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有利于茶树生长。
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除信阳西南山区外,商城、光山、罗山、新县、潢川、固始、信阳市等地皆产茶叶,并且多出名茶。
商城县金刚台、大苏山等地层峦叠翠、去雾缭绕,所产“雀舌茶”形如鸟雀舌尖,汤色淡黄微绿,滋味香醇。
“银针”茶以谷雨前采嫩芽焙制外形细直有毫,汤色翠青,入口馥郁。
“金刚碧绿”、“大别山龙井”也各具特色。
固始县有“仰天雪绿”,光山县有“苏山茗芽”、“ 净居毛峰”、“赛山翠绿”、“赛山毛峰”,新县有“香山翠峰”,地区茶叶试验场有“雷沼喷云”。
“灵山云茶数千年,古今中外美名传。
清香明目延年寿,长生何湎术仙丹”。
罗山县灵山茶也有鲜明的特色,“灵山剑峰” 在1990年河南省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级新名茶,又有“天山香”为代表的一优质茶相继问世。
目前,信阳拥有国家级名优茶1个,省级名优茶14个,地区级名优茶11个。
编辑本段工艺特点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
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
”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
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
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
缘知龙伯信阳毛尖产品戏,击水不能回。
”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
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
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
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
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
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
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
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片片、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
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
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
“谁知杯中茶,滴滴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
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鲜叶。
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
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
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
“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
“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
“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
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
“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另外四指张成“八”字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
“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尖。
上等信阳毛尖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
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
“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
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
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
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编辑本段鉴别品质特点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