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部分自己看、黄色标记为重点(仅为助教意见,其他没标记的也要看)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名词解释家畜:(广义)指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亲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狭义)仅指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则称家禽。
驯养:指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幼龄时经过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有时能按人的指挥和示意完成一些动作。
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使动物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野性,生活习性改变,并使其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
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
品系:属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经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以后所获得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相当的遗传一致性的后代。
简答品种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品种形成的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生产性能水平、集约化程度),举例:荷斯坦牛与美利奴羊(参考书14页);2、自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降水量;海拔高度;阳光强度、光照时间),举例:阿拉伯马和牦牛(参考书15页)。
畜禽品种分类方法:1、按改良程度(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2、按体型和外貌特征(体型大小、角有无、尾大小或长短、毛色羽色、鸡蛋壳颜色、骆驼峰数);3、按主要用途(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举例:参考书16-17页。
列举国内外著名的畜禽品种及主要用途:猪(长白、大白、杜洛克:肉用);牛(荷斯坦、娟姗:乳用;西门塔尔:乳肉兼用;海福特、安格斯:肉用)等。
(参考课件实验一)第二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性状:个体可观察或测量的任何特性。
表型:个体某一性状观测得到的种类或度量所得的数值。
基因座位:染色质上一个基因特定的座位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据同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取值范围0-1,是群体遗传特性的基本标志。
p+q=1。
基因型频率: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某一个基因座的特定基因型在其全部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取之范围0-1,同一基因座的所有基因型的频率总和为1。
D+H+R=1.质量性状:变异可以截然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一般用语言来描述。
特点:1、个体间的差异为描述性或分类;2、非连续分布;3、受1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4、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角型、毛色、伴性遗传、遗传缺陷等。
数量性状:个体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变异是连续的。
特点:1、数量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体现在量上或程度上,一般很难描述,需要度量;2、在一个群体中,变异呈连续性;3、受微效多基因控制;4、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产奶量、体重、体长、日增重、蛋重等。
阈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控制,与数量性状相同;表现呈非连续变异,与质量性状相同。
次级性状:也称功能性状。
泛指在生产中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影响生产效率影响综合经济效率,因此具有较高经济意义,而本身遗传力偏低的一类性状,如繁殖性状、抗病性状等。
功能性状:(同上)遗传缺陷: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畜禽遗传性疾病。
多数受单个隐性有害基因控制。
当隐性有害基因纯合时,导致遗传缺陷的发生。
加性效应: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的效应相等并且累加后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如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能够一直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的效应。
其中起抑制作用的基因是上位基因,若其是显性,则有一个等位基因发挥效应。
等位基因的效应。
上位效应:如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能够一直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的效应。
非等位基因间的效应。
遗传力:(广义)指数量性状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它反映了一个性状受遗传效应影响有多大,受环境效应影响多大。
h2=V G/V P(狭义)指数量性状加性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h2=V A/V P重复力:是衡量一个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指标。
可重复度量的性状才有重复力。
r e=(V G+V Ep)/V p遗传相关:描述不同性状之间由于各种遗传原因造成的相关程度大小。
公式见课件第二章2。
表型相关:表型相关指同一个体两个数量性状度量值间的相关。
永久环境效应:在某个生长发育阶段,随机环境效应对个体性状表现造成终生影响。
暂时环境效应:短时间的偶然的不可控制的作用于个体性状的影响。
简答比较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遗传基础、表现形式和受环境影响程度:(参考课件第二章1表格)Hardy-Weinberg 定律(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及群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检验:要点: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选择、突变、迁移等因素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2、在任何大群体中,不论初始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达到平衡状态;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以后世代随机交配下去,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3、在平衡状态下,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系如下:D=p2,H=2pq,R=q2 检验:利用χ2检验判断这一频率关系,并判断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1、数量性状是由多个效应微小的基因控制;2、这些微效基因的效应相等且相加,故又称累加基因,3、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原理;4、这些基因间一般无显隐性区别;5、数量性状同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作用,而且数量性状的表现对环境影响相当敏感。
数量性状表型值的三种剖分形式,并说明其理由:P①=G+E ②=A+D+I+E③=A+R原因:①数量性状表型值(P)线性剖分为基因型值(G)和环境效应值(E)两个部分;②基因型值(G)可剖分为育种值(A)、显性效应偏差值(D)和上位效应偏差值(I);③D和I存在于特定基因组合中,不能稳定遗传,与环境效应(E)统称为残差效应,记为 R。
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三大遗传参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同名词解释)三大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基本特征:1、遗传参数具有群体特异性:同一性状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参数有所不同,受选择的影响;2、同一性状在同一群体里、一段时间内遗传参数变动范围不会太大,由遗传基础决定;3、准确估计遗传参数需要准确完整系谱和足够大样本含量;4、最好使用本群体参数,如果不具备条件可参考其它群体。
畜禽主要数量性状的分类,以某一品种的相应性状举例说明:根据性状的生物学基础、遗传规律、经济意义、利用方式和测定方法等分为:产奶性状、生长发育、产肉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状、役用性状、品质性状(蛋品质、肉品质)、体形外貌性状(某一品种举例参考课件第二章2)第三章生产性能测定名词解释性状:(同第二章)表型:(同第二章)生产性能测定: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的表型值的育种措施。
测定站测定:指将待测的畜群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能测定。
场内测定:直接在各个畜牧场内进行的性能测定。
个体识别:即个体编号ID。
个体编号基本原则唯一性、有明确含意、简洁易读。
系谱记录::一个个体的父母亲及其祖先的编号记录,目的是追溯个体的每个祖先。
简答生产性能测定在家畜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1、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2、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为评价畜禽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4、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原则:1、测定性状的选择(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一定的遗传基础、符合生物学规律);2、测定方法(精确性、广泛实用性、经济实用);3、测定结果记录与管理(简介、准确、完整,表情系统环境因素,经常调用和长期保存)。
如何实施生产性能测定:1、应由一个中立的、有权威的检测机构去组织实施,已保证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2、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仪器设备、最完美的组织形式,应考虑投入产出的最佳比例;3、在一个育种方案的范围内,性能测定的实施要有高度的统一性;4、要有连续性和长期性;5、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调整测定性状,改进测定方法,使用最现代化的记录管理系统。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测定站测定优点:1、测定结果具有客观性、中立性;2、受环境影响小,被测畜群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是遗传差异,有利于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的估计;3、可以对需要特殊测量设备或较高技术要求、较多测定人力的性状进行测量。
缺点:1、测定成本较高;2、测定规模有限;3、容易传播疾病;4、基因型-环境互作。
场内测定的优缺点:刚好与测定站测定相反若场间个体缺乏遗传联系,不能跨场进行遗传评定。
目前,场内测定已成为世界各国性能测定的主要方式,测定站测定主要用于需要特殊设备才能测定的性状。
个体识别在动物育种中的意义和个体编号的基本原则:1、意义:(参考书自己理解)2、基本原则:唯一性、有明确含意、简洁易读。
体型外貌评定在家畜育种中的作用。
以奶牛为例说明体型外貌评定的要点:(自己总结课件)胴体品质性状的在家畜育种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胴体品质测定的内容:(自己总结课件)家禽生产性能的主要测定指标及定义:(自己总结课件)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主要测定指标及定义:(自己总结课件)(以上四个自己总结题可能会出其中一题)第四章选择原理与方法名词解释自然选择: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完成的选择过程。
人工选择:按照人为制定的标准选择,其目的则使家畜更加有利于人类。
留种率:p=被选留种个体数占参加性能测定的个体数的比例。
选择差:(公式△P=书128页)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
表示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强度:(公式:i=△P/σp=z/p)标准化的选择差。
选择反应:(公式:△G=σA*i*r AI)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代表了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遗传进展:(公式:△G=σA*i*r AI)即选择反应。
遗传进展(率):(公式:△Gt=σA*i*r AI/L)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直接选择:(自己理解)间接选择:当某些性状表现过晚或测定手段复杂而昂贵时,利用易测的遗传相关较高的辅助性状对目标性状间接的选择。
直接选择反应:△Gt(自己理解)相关选择反应:C△Gt(参考书作业题6)相关选择效率:C△Gt/△Gt,直接选择与间接选择的相对效率。
个体选择:也称为大群选择,只是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值选择。
家系选择:家系指的是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
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