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

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流程概览
明确管理需求
数据收集
定义成本分配模型 -分配资源成本
资源驱动因素
定义作业词典
作业库
作业分析
作业量计量
定义成本分配模型 -分配作业成本
作业驱动因素
成本报告
作业成本法模型的工作方法
1:建立成本作业分配模型确立成本预算标准
1 2 3 4
确定成本 管理需求
5 6
定义 作业词典
进行 作业分析
• 根据成本分批模型,建立 成本预算的标准模板
• 明确各项直接成本、间接 成本的管理责任制定主要 输配售电网络考核指标 (KPIs)对作业成本预算的 执行情进行跟踪与考核
输出成果:
• 未来成本预算 模型的涵盖范 围文档
• 成本预算的标 准模板 • 主要输配售电 网络考核指标
• 作业成本分析 报告
分步实施作业成本法优缺点

−对于从系统外采集的手工数据缺乏规范的完整性加工与检查
计算机系统
−现有系统不支持作业成本法核算和管理 −系统的可定制性不强,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 −拥有好的作业成本信息系统往往成本很高
系统运用
−由于各部门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统一,对系统相关报告的重视不
足(例如业务部门认为这只是一份财务报告)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层没有给予自始至终的重视 −由于缺乏管理层的协调,各部门对项目的重视/理解不够
作业
−无法根据项目需要,识别出详细程度适当的作业类型 −无法选择正确的作业成本驱动动因 −无法按照要求按时完成作业量的分析工作
成本模型
−成本分配模型过于简单或者复杂 −没有考虑模型的可扩展性
−成本分配过程没有与业务流程相匹配
−成本对象的范围过于局限 −对成本分配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通常是为了分配而分配
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续)
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客户面临的可能的主要挑战包括: 数据收集
−企业的信息数据分布由于业务系统繁多而比较零散 −现有业务系统没有记录必需的作业成本系统的原始数据 −对于需要经常更新的数据(现有系统中没有的) 缺乏完善的采集机
成本模型 测试及启用
• 按需要计算的成本对象 (产品/服务/企业/流程 /部门),测试成本模型 和由此生成的盈利报告 和作业成本报告 • 根据测试成功的成本模 型产生的作业成本制定 预算成本标准 • 提供对应关系图将作业 成本分配模型的成本类 别与目前会计核算成本 科目进行对照 • 正式的建立在 Excel基础上的 作业成本计算 模型
• 信息需求清单 • 作业成本法业 务培训
• 作业流程和作 业词典
• 详细作业图 • 作业成本方法
作业成本法模型的工作方法(续)
1:建立成本作业分配模型确立成本预算标准
5 6
收集成本数据 及数据输入
• 分析现有数据来源,例 如ERP/CRM等 • 搜集目前运营和财务系 统中没有的其他基础数 据 • 收集每次计算作业成本 的各作业库的作业消费 量数据 • 把所有数据加工处理后 ,导入计算模型(Excel 模板),进行作业成本计 算 输出成果: • 采用Excel工具 建立的作业成 本计算模型草 稿
作业成本法模型的工作方法(续)
2:建立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报告模板
1
2 3
审阅现行成本 预算模型 和数据
• 审阅现有成本预算模型 和全局历史成本数据 • 了解和确定未来成本预 算模型的涵盖范围
建议未来成本 预算模型
• 根据作业活动建议未来成 本预算概要模型
制定成本分析 报告模板
• 审阅现有成本分析报告 并与管理层讨论未来成 本分析报告的要求。 • 根据作业成本核算和管 理层对成本信息提供的 需求,健全全局作业成 本分析报告
作业分析
流程再造
战略 流程


流程对照 作业活动对照 作业活动明细 工作明细

活动
工作明细

−业务部门未能不断提供反馈意见以便修正系统 −系统有关原始数据更新不够及时导致系统报告信息失真 −没有充分认识系统在成本管理中扮演的得力业务助手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实施对流程再造的贡献
公司业务流程再造活动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果简化和明确流程的步骤,岗位和主要职 责…
− 流程制定关注的四个层面中,作业分析主要关注流程和活动层面 − 作业分析的结果将用于制定流程的关键点和主要工作岗位 − 根据作业活动的明细公司可以进一步定义流程中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详细描述 − 然后根据工作岗位作业活动的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对岗位的明细工作进行安排
分配后的成本数据可比性和指导性较差
− 导致后台支持的涉及跨部门及跨流程相关成本分配和分析工作复杂化并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展开分步实施后,由于实施步骤重复,公司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完成全公司的作业成本分析导
致重复劳动和成本经济效益降低
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客户面临的可能的主要挑战包括: 管理层
定义 作业词典
• 与各业务部门关键岗位 员工面谈了解现有业务 的情况 • 实地了解各种作业的操 作过程 • 讨论分析作业的产生原 因,资源耗费等作业属 性
进行 作业分析
• 根据业务流程,制定详 细的作业地图 • 参阅全球最佳业务实践 ,检验流程/作业的合理 性与经济性 • 发现潜在的流程优化机 会,或者识别出效率低 的作业
分步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分步实施方法的一些优缺点包括: 优点
− 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投入较为集中,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 项目实施的时间更快、实施结果较为容易取得 − 第一阶段实施如果取得成功,可以将其成功经验向其他领域推广
缺点
− 项目实施结果缺乏准确性和代表性,实施结果并不能充分反映产品只针对输配售网络其中一部分进行,导致与所有网络相关的间接成本分配较粗,
定义成本 分配模型
收集成本数据 及数据输入
成本模型 测试及启用
2:建立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报告模板
1 2 3
审阅现行成本 预算模型 和数据
建议未来成本 预算模型
制定成本分析 报告模板
作业成本法模型的工作方法(续)
1:建立成本作业分配模型确立成本预算标准
1 2 3 4
确定成本 管理需求
• 详细分析目前的管理需求 与优先次序 • 根据管理需求,明确系统 信息输出的详细程度 • 理解、定义需要计算作业 成本的成本对象(产品/ 服务/企业/流程/部门) • 各种作业成本管理报告 • 提供後台支持及网络营运 单位相关作业成本法培训 ,例如: • 电业作业成本介绍 • 作业成本数据需求及 数据收集流程等 输出成果:
定义成本 分配模型
• 根据前面定义资源/作业 /成本对象的关系地图, 定义所有相应的分配关 系: •分配谁 •怎么分 •分给谁 • 把上述分配模型录入采 用Excel模板的作业成本 系统
• 订定作业流程、定义及 编制作业词典(电力行
业作业词典摘要举例参 考附录1)
• 定义完整的从资源投入 到产出的流程/作业的关 系模型 • 制定作业成本方法
在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通常由于下列原因考虑采用分步实施作业法…
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较长,涉及部门较多,参与项目的部门及人员在时间上难以进行 配合
管理层担心各业务部门同时实施作业法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相关部门人员对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方法缺乏了解,各部门人员的素质也相对参差 不其,对项目执行造成困难 公司对项目的预算不足,资金投入限制了实施范围 其它资源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