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陈尚文/文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事表现出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
厌学情绪的表现有上课不专心、无故缺席、顶撞老师等。
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普通中学更普遍,因此,寻找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一、挖掘厌学情绪的根源曾经一个家长问我:“我儿子厌学情绪严重,这是什么原因?”我的一位同事抢着回答:“厌学嘛,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应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这位家长的回答似乎很正确,但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不是厌学的根源。
因为,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是人类的天性。
而没有成就感,才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就拿摆地摊的小商贩打比。
他第一次去摆地摊,一件东西都没有卖出去;第二次去摆,又是一件东西都没有卖出去;第三次,第四次仍然如此……有毅力的人,可能可以坚持几次,可是,如果是持之以恒的一件东西都卖不出去,他一定会放弃。
相反,如果这个人第一次去摆地摊就卖出了几样东西,赚了五十元;第二次,赚了五十五元,第三次赚得更多,他就会对做生意产生兴趣,若干年后,也许他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他辛辛苦苦读了一天书,回家后,脑袋瓜一摸:今天学了什么?什么都想不起来。
第二天回家,又脑袋瓜一摸,同样如此。
第三天,第四天……情况并没有什么两样。
甚至压根儿脑袋瓜都没摸过,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
长此以往,他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果每位老师,每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每天回家后,学生都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如数家珍的回忆起来,甚至还能拿来考考自己的父母。
这样,他就会每天生活在成就感当中,这种成就感也是他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学习也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这样,孩子就进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
厌学情绪也会因此而克服。
二、给学生“老师看得起我”的感觉读初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陈忠祥老师,给我的影响最大。
我现在都非常感激她。
因为,在她当班主任的时候,我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老师很看得起我”。
这种感觉对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则更加重要。
一般情况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卑感。
因为学习上的不成功,父母亲友对他都有看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即使老师同学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也会这么认为),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
而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通过某种途径,让他觉得“老师很看得起我”,这就为以后的教育和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宁乡四中教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成绩稳居倒数第一的学生,他的成长,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他成绩不好,也很少说话打扰他人,坐在角落里,老师和他自己都愿意他坐在角落里。
在以前的老师和班主任当中,心目中基本上都没有他。
他父亲是人民法院的法官,从小就见多了心里不平的打官司者。
正因为如些,他的心理非常敏感、非常偏激,看到任何一件事情,他都会往坏的方面想。
在他的心目中,官场充满黑暗腐败,老师之间充满勾心斗角,同学之间也充满利害关系。
总之,在他的心目中是天下一片黑暗,对社会持悲观的态度。
正因为这样,他形成了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对一切都无所谓。
而他的家庭条件又比较好,他的“无所谓”也能够生存。
每次考试,绝大部分课程他都是二三十分,倒第一的交椅,他也基本上稳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他写的文章,写了厚厚的一个日记本。
写的大都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讽刺,也有的写一些朦胧的情感故事,写得还不错。
我看了之后,发现他真还有一些文学天赋。
于是,我找他谈了一次心。
“你的文章还写得不错。
”我说。
“写着好玩。
反正其它功课我也学不进去。
”“你可以朝这方面发展的,我原来也有过文学梦。
在初中的时候,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平等的事,就想写一本关于理想的社会的书。
不过写了一个日记本之后,由于中考的冲击也就停止了。
后来妈妈把那个写一万多字的日记本当废品卖了。
现在想起来都很遗憾的。
”“您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吗?我也有,不过我主要是去批判和揭露。
”“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美好起来,不管对人还是社会,都要多看它的光明面。
你看人家是天使,时时活在天堂里;你看人家是魔鬼,时时活在地狱里。
这不是苦着了别人,而是苦了自己。
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老是盯着那些阴暗的、丑恶的东西,闹得自己心情都不愉快,那又何必呢?”“真是这样,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以后过开心点,好吗?”“好的。
谢谢陈老师!”我拿出一叠厚厚的稿纸,说:“这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做文学梦时买的,可是由于工作的压力的自己的惰性,一直没能实现。
现在把它送给你。
你可以由批判走向建设,去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
因为我一直都在脑海里想这个问题,也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希望你的文学梦能够变成现实。
”从此以后,每过一段时间,他就给我看一些近段时间写的文章。
我看完之后,总会给他写个评语,提些建议。
慢慢的,他觉得我很看得起他。
他由原来的自闭和抑郁变得阳光起来。
尽管的他的作文写得不错,但他的语文成绩却并不太好。
一方面,他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偏激,作文也并不能得高分,甚至还有一次得了个0分。
虽然他爱写文章,通过长期的训练,思想与表达之间的距离很近,能够准确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但他不爱读书,包括课外书都不爱读。
所以,他写的文章,在深刻性和思想性方面有所欠缺。
但后来,我又慢慢教给他学习方法,特别是读书的方法。
他的语文和史、地、政成绩开始有了一些好转。
因为他也喜欢出出风头,我就给他表现的机会。
班上搞活动,我就让他当班级活动的主持人。
上课也特意让他多答些问题。
这样,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最后,他高考考了300多分。
这也许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甚至太低,但对他来说却是一个最大的胜利。
后来,通过他爸爸的努力,他到了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读书,学的是电视节目编导专业,明年就毕业了。
有一家浙江的电视台来学校招聘人才,几百个毕业生唯独相中了他。
因为,他从高中起就喜欢上网,所以,他的电脑水平和学电脑软件的悟性比一般人要高。
毕业前夕,那些视频编辑剪接,平面设计等电脑软件,他都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其次,他的文字功夫很少有人能及,写文章是一把好手;再次,他的普通话和口头表达水平也是一流的。
最后,他被电视台相中了。
这样的人才,电视台不要他,要谁?我不敢肯定他以后一定会有什么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他与同期毕业的学生相比,不但没有落后,反而领先了。
让学生有一种“老师看得起我”想法,就可以激发他潜在的内驱力,慢慢地克服厌学情绪,促使他走向成功。
三、教给他学习的方法“最有价值提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
”这些名言俗语都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学习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也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们。
比如我自己创造的一些方法: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方法:读五遍——抄一遍——写出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回忆三遍——尝试背诵——熟练背诵读五遍:第一遍精读,对照注释读懂;第二天读通,理解主旨和层次;第三四五遍读顺,读得朗朗上口。
抄一遍:进一步加深理解,防止读白眼字,纠正错别字。
写出每一句的开头第一个字,回忆三遍:尝试回忆比机械重复效果要好,实在回忆不起来,就看看书,这样印象更加深刻。
一般情况下,经过这几步后,古诗词和和不太长的文言文,即使不能熟练的背诵,也能慢慢的回忆,默写出来了。
相对平常“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背诵,效果还是要好得多的。
“天马行空”单词记忆法:当对学过的单词有一定的印象后,站在教室里,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把想到一东西尽可能的译成英语:桌子是desk,地板是floor,椅子是chair天花板是ceiling墙壁是wall窗户是window外面的空气是air天空是sky天上飞的鸟是bird飞机是plane行星,这个单词我学过,但我忘记了。
我就把它写在手掌上或小纸片上。
回家查找,原来,行星是planet。
就是在飞机后面加一个t。
于是联想:把飞机一脚踢(t)到太空中,就成了行星了。
于是,这个单词就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
还有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四、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进步观:分数、名次进步了才是进步。
所以学习的目的成了追求分数。
即使知识学得不扎实,只要考试成绩还过得去,就沾沾自喜。
相反,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学到知识,培养了一些能力。
但由于这次考试的试题,恰好大部分出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而分数不太理想时,就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这都是错误的进步观惹的祸。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最后掌握本领,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成就自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追求人生幸福。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进步观。
今天,我学会了一条成语,是一种进步;记住了一个单词,是一种进步;学会了一道数学题,是一种进步;弄懂了一个物理公式是一种进步;理解了一种化学反应,是一种进步;了解了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进步……那么,只要学习,我们天天都在进步,时时都在进步。
这才是正确的进步观。
陶渊明对他的学生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这就是正确的进步观指导下说出来的。
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努力了。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知识,培养了一些能力,训练了一些技能。
但由于试题出在我的努力方向之外,成绩从分数上来看却退步了。
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一种进步。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高二的核心任务是补跛腿科目和打造优势科目。
在一个阶段,他用大部分的时间去补跛腿科目了,而自己很有信心的科目暂且搁一下。
这就很有可能跛腿科的分数并没有明显提高(当然努力了,也取得相应的进步),其它科目由于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分数有所减少,使总分有所退步。
这是理性的“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能不说它也是一种进步。
树立了正确的进步观,我们就会有少一些患得患失,少一些浮躁,少一些盲目的攀比。
我们就能够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效率,快节奏地去做那些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战胜惰性,战胜拖延,战胜自卑,收获一个充实、成功、美好、幸福的人生。
厌学情绪,很多情况下是由错误的进步观引起起的。
一旦树立了正确的进步观,他就会时时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也享受着进步的喜悦。
慢慢地,厌学情绪就可以克服。
五、成功是成功之母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是说,一个人失败之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并在以后的行动中加以改进,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失败了,不气馁;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坚持,继续努力,永不言弃。
第二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失败并不一定会成为“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