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管理综合2005答案

南开大学管理综合2005答案

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管理综合
专业:企业管理
管理学部分(100分)
一、简述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不得超过400字,每题6分,共计30分)
1.管理追求“l+l>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吕珍珍05.7.16)答:管理中的协同效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个群体产生的作用和。

群体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小于单个群体产生的作用和,称之为负向协同效应;反之称之为正向协同效应。

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1)群体间的协调程度;(2)群体的要素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3)群体的内外部环境;(4)群体的管理水平等。

2.试述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答: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总称。

在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上。

考虑到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可以把组织战略分为四种类型,对应四种不同的战略类型,分别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1)防御者型。

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处于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决策者通过高度的集权和专业化分工以及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活动使组织稳固地发展,并据此防御竞争对手。

这类组织由于具有严密的层级控制系统和高度的部门分工差异性,组织的目标稳定而富有效率。

(2)风险者型。

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都处于动荡不定的环境之中,决策者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组织的目标可以灵活地加以调整,这必然要冒更大的市场风险。

组织必须依靠建构更为柔性、分权化的组织结构,使各类人才和各部门都有充分的决策自主权,最终能够对市场的最新需求做出灵活反应。

(3)分析者型。

采用这种类型战略的组织所处的环境也是动荡不定的,但是决策者的目标比较灵活,尽可能使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

这类组织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组织又需要跟踪分析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及时跟进,这时,需要通过构建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随时对外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4)反应者型。

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也是处于动荡变化的环境之中,但限于决策者的市场判断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主动应变能力,组织者很难及时对外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只好采用被动反应的战略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种战略很明显是低效率的,组织往往面临强大的变革压力。

3.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
答: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

(1)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也称外部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是保持职工达到合理满意水平所必需的因素,不具备这些因素,员工则不满意;激励因素(也称内部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员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