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科学
一、科目开发背景
在每个小学生的心目中科学神秘而遥远,实验室、探索神秘事件、宇宙外星球才是科学,而忽略科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蕴含着科学道理。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生活与科学》属于校本课程科学,主要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科目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能活动进行探究;
5、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
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
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
活动;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
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科学概念
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两大领域中浅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科目内容
《生活与科学》科目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分为10大模块,注重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科学概念、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以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观察、实验、制作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根据以下科目适当的选择安排模块,比如种植凤仙花就要在三月播种,整个活动观察和记录要贯彻始终。
《生活与科学》科目内容的基本框架
四、科目实施
1、适合学生:小学4年级段。
2、课时计划:总共80课时,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每周两课时。
3、设备要求:实验室,实验仪器。
4、校本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趣味科学实验》、《游戏中的科
学》撰写教案。
5、教学策略:探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每一个模块的探究中,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源自生活。
五、科目评价
1、小组为单位围绕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记录本进行课堂评价,学期综评,如:
第1小组课堂评价表
发言记录本探究1
2
3
4
5
2、阶段性评价,主要是针对设计制作的成果进行比赛评价,如:
3、科目学习结束时总体评价:
同学的拓展课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