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有关医务科的制度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有关医务科的制度

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
医务科
63
4.3.2.1
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
有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清单明示;
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
医务科
64
4.3.3.1
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医务科
27
2.4.5.1
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
医务科
护理部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8
2.6.1.1
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医务科
29
2.6.3.1
医务科
55
4.2.4.1
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
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
建立跨部门的协调与讨论机制 ;
有信息化的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 ;
医务科
67
4.3.5.1
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
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医务科
68
4.3.5.2
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
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
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
医务科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69
4.4.1.1
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按照卫生部《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示。
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务科
45
3.9.2.1
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医务科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46
3.10.1.1
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
医务科
47
3.10.2.1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流程
49
4.2.1.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医务科
50
4.2.1.2
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标准与措施;
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有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
医务科
急诊科
15
2.3.2.1
有首诊负责制度;
有急诊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
医务科
急诊科
16
2.3.2.2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机制
有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
医务科
17
2.3.3.1
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医务科
医务科
护理部
37
3.2.3.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流程
医务科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8
3.3.1.1
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病情和风险评估、知情同意等)
医务科
39
3.3.2.1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18
2.3.3.2
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24、48、72小时的患者,有分级查房与管理制度与程序;
医务科
急诊科
19
2.3.4.1
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住院→手术→介入)与规范;
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
有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协议,有规范,有流程;
医务科
二、门诊流程管理
10
2.2.1.1
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医务科
11
2.2.3.1
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
有医疗资源调配方案;
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医务科
12
2.2.3.2
医务科
护理部
34
3.1.3.1
患பைடு நூலகம்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有规章制度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医务科
护理部
医务科
40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术后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医务科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40
3.5.2.1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
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
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
医务科
序号
条款
内容
责任部门
制定年月
修订年月
备注
1
1.2.2.1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医务科
2
1.2.3.1
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根据本细则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
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审核程序;实验性临床医疗实行个案全程管理制度
医务科
30
2.6.4.1
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有完善的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理机制;
医务科
七、投诉管理
31
2.7.1.2
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建立发言人制度
医务科
第三章 患者安全
序号
条款
内容
责任部门
制定年月
修订年月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医务科
护理部
32
3.1.1.1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
财务科
33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医务科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序号
条款
内容
责任部门
制定年月
修订年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48
4.1.3
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医务科
4.1.3.1
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医务科
护理部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有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整合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医务科
56
4.2.4.2
医院及科室有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
医务科
57
4.2.4.3
有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
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
医务科
58
4.2.5.1
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
质控科
医务科
3
1.2.4.1
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
医务科
4
1.4.3.2
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医院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可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与程序
医务科
20
2.3.4.2
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
医务科
21
2.3.4.3
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医务科
51
4.2.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