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这几种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是文言文固定说法,并非是什么倒装句,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学会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才将它当作理科公式一样,利用它来获取新知识罢了。

主谓倒装
如:
(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如果不交换顺序译为:“非常,你不聪明”,不符合现在阅读习惯。

此处倒装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部分“甚矣”但为了符合现代阅读习惯,只能损失这种强调意味了。

标准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作用与分析同上。

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宾语前置
有四种常见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疑问代词,作与的宾语。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B.大王来何操?
何,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

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余,第一人称代词,作欺的宾语。

译文:古时的人没有欺我。

B.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我,第一人称代词,作顾的宾语。

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

三、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如: 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正常语序为:有何功哉?
译文:有什么用处呢? B.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正常语序为:求,无乃是尔过与?
译文: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 A.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 B.是以见效。

(《屈原列传》)
译文:因为这个被放逐。

定语后置
如: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高”修饰“庙堂”,即“高庙堂”;“远”修饰“江湖”,即“远江湖”。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以皆是也。

(《石钟山记》)“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
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
如:
(1)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
“于掌”是“运”的状语
(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宾短语做“饰”的状语。

译文:(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