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4课 第1框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4课 第1框

提示:(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它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需要的新型产品,可以极 大地激发人的消费欲望,从而促进消费的发展;第二,生产发展能够促进 人们收入的增长,从而扩大消费需求;第三,生产发展能够增加消费品数 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新课标导学
政治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本单元的地位
第一单元解决的主要是消费问题或者说“生产什么”的问题。因此,了解 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消费的财富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就成为教材第二 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基本内容。这样,教材就把视线由消费领域 引向了生产,帮助学生去认识“生产、劳动、经营”等经济生活中最核心 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要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怎样生 产”的,帮助学生掌握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来成为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经济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创造财富,因为 没有财富的创造,也就没有财富的分配与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与“如何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相适应,本单 元也处于教材的核心地位。
3.据统计,国内智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仍在持续迅速地扩大,智能机器人 产品的销售日益飙升,推动着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C
②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材料表明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产与消费。材料中利用“互联网+”的生产模式, 与传统生产销售模式相比,减少了流通环节,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也同时 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中以线上替代 门店说法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2.“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的出现,激发了人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 出来的愿望。这表明( )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A 动力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和目的
D.消费决定生产
[解析] 材料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故A正确;题干并没有强调生产决 定消费的对象,故B排除;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目的,C表述错误;生产决定 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故D表述错误。
(2)具体表现: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决定消费的________、决定消费
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_______对_象。
方式
( 3 ) 结 论 : 人 类 消 费 所 需 要 的动一力切 商 品 和 服 务 都 靠 生 产 创 造 出 来 , 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② 居 民 消 费A 结 构 改 善 , 恩 格 尔 系 数 下 降
③消费品供给丰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④高档品消费增加,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增幅可以看出,
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从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下降,通信器 材类和化妆品的消费支出增长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 下降,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反映消费品供给及产品结构变化情况,③与 题意不符;材料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但看不出居民消费趋于 理性,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
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就没有国家经济发 展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2.教材P29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提示:由材料可知,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 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可见,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还体现在:消费 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 完成;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总之,消费能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____________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________________,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
应。
科学技术
全面深化改革
1.随着消费者对居家环境健康的关注,我国空气净化、净水、环保家电等 相关企业将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 A.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B 要因素 B.新的消费热点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只有B符合题意。
物质资料的生产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 1 ) 消 费 对 生 产 有 重 要 的 反 作 用 , 消 费 _ _ _ _拉_动_ _ _ 经 济 增 长 、 促 进 生 产 发 展 。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________作用。
导向Leabharlann (3)一个新的____________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1.教材P28
(1)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 活的影响。
(2)谈谈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示:(1)新产品,如3D网络电视、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计算机、智 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给我们的工作、学习、教育、医疗、购物、 娱乐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重点难点突破
突破点1 全面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可用不同的图示来体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 产具有反作用。
(1)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图示:
(2)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图示: 消费扩张 →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生产扩大 消费萎缩 → 供过于求 → 价格下降 → 生产缩小 (3)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之间的关系: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有人认为,我国社会只有一个矛盾,对吗?
提示:不对。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根本性 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承认这一矛盾是主要矛盾,并不等于否认 其他矛盾的存在。
〔的对智能点定训制练生1〕产模式(20。18与·传海统南“)下设图计反—映生某产服—门装店生销产售企”业的基模于式“相互比联,网该+生”
产模式的优势在于( )
B
①减少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加速商品流通
②以线上替代门店,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③既有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又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④促进企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释疑解惑升华
1.一切消费都能促进生产发展吗?
提示:不能认为一切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 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消费与生产不相适 应,则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一回事吗?
社会主义改革进行到底。
1
主干知识梳理
2
知识小结
3
释疑解惑升华
4
重点难点突破
5
随堂达标验收
6
课后素养演练
主干知识梳理
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 1 ) 根 本 因 素 : 人 们 的 消 费 , 从 根 本 上 讲 , 是 由 客 观 的 _ _ _物_ _质_生_产_ _ _ _ _ 状 况 决 定的。
3.教材P30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 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无论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还是不充 分问题,都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比增长6典.2例%1;(全20国19社·会全消国费Ⅱ品)20零18售年总,额全同国比居增民长人9均.0%消;费最支终出消19费8支53出元对,国同 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基本必需品 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7% 和13.5%。上述信息表明( )
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 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知识小结
知识整合
核心要点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
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 的;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 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 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包括三课: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四课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在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背 景下创造出来的。第五课,从微观角度让学生了解财富创造的微观主体, 了解究竟财富是谁创造出来的,是在哪里创造出来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会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所消费的财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 出来的。企业的创办、运营,离不开资金,于是在第六课,教材就进一步 引导学生去理解有关企业融资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是融资,对居民来说是 投资理财,于是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我们的教材就从投资理财角度 切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