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容积为,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

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

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

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

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1)责令工厂立即停止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门重新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

(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永久气体充装规定》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规程、安全规定。

(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4)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前、后的检查制度,在空瓶验收工作中,对超期气瓶、漆色严重脱落,辨认不清的气瓶,严禁充装,对充装后有异常或发现漆色不对等情况时要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领导妥善处理。

(5)在气瓶出厂前应由专人负责试压工作,严禁装卸人员进行试压。

(6)工厂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定期对氧气充装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处理的记录。

【案例4】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齐齐哈尔市的一家集体氧气厂在不到两年的时候里就连续发生两起燃爆事故,事故均为脱脂问题没有解决。

①1999年3月初的一个早晨,正当一名女质检工对一个已经充满氧气的气瓶进行充装压力检测时,氧气压力表突然炸开,同时窜出一股带黑烟的火苗,将女质检工的手、胳膊、脸烧成轻伤。

氧压力表表盖被炸碎,刻度盘炸飞,氧气压力表弹簧管从中部炸开。

②2000年5月的某天,上午八点半左右充装氧气的一组气瓶充装到8MPa时,靠东边第一个气瓶卡具高压软管突然炸开并窜出一个火球,几秒钟之后熄灭,随后就是一屋子黑烟。

当班工长一边快速关闭送氧大阀,停了氧压机等设备;一边指挥班组人员撤离。

充填室内的浓浓黑烟十几分钟之后才散去,无人员受伤。

2)原因分析事故均由同一块氧压力表所引起,按规定氧压力表是应该“禁油”的,但当时鉴定机构在鉴定这块压力表时忽视了“禁油”问题,只是按一般压力表用油脂作介质进行鉴定,这是氧压力表弹簧管内存在油脂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时又未进行脱脂处理,导致氧压力表弹簧管内的油脂与高压氧气接触,发生氧气压力表的燃爆事故。

3)防范措施①与氧相关的设备仪表必须是“禁油”的;②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③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④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5】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1996年9月23日10:40分左右,武汉市汉钢氧气厂一充装台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当时正在充装的30瓶氧气压力已达,于是一操作工到高压总阀处操作高压阀,另一操作工进充装车间去关氧气瓶阀,此时高压阀处及东组充装台的压力为,氧压机三级出口压力为。

正当班长关完一个瓶阀时,靠其右手第三个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将充装车间的两人掀倒在地。

随后氧压机紧急停车并打开放空阀放空。

事故造成两人轻伤,门窗玻璃震碎。

2)原因分析后来经事故分析,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钢瓶内壁腐蚀严重,导致钢瓶壁厚不均匀减薄,使钢瓶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气瓶的充装压力而引起爆炸。

3)防范措施①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②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③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6】高压氧气遇油着火事故1)事故经过某公司操作工在打开氧气集合系统的针阀时,突然着火。

这次事故是由压力的氧气点燃了针阀阀杆和填料上的润滑油引起的,烧坏了针阀。

该操作工穿的80%聚酯和20%棉的衬衣被烧着,烧伤了手和胸部。

2)原因分析①氧气系统周围未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未设置警示标志。

②没有掌握保证安全制作、安装和操作的有关标准、程序和其他资料。

3)防范措施①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操作工都知道氧气装置中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

②制定详细的说明氧气操作工如何选择、使用、清洗和维修所有设备的现场安全手册指南。

③应穿戴全棉工作服。

【案例7】氩气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1999年11月8日上午8:50,酒泉钢铁公司制氧二车间供气氩气充填站与制氧主控室联系送氩气,准备充填氩气作业。

经管道置换和预压后,开始装瓶工作。

此时因敷设在进收发室采暖管沟内的氩气管道突发性泄漏未被发现。

9:30,厂氧气调度长去氩气收发室,检查氩气台账,此时室内已充满大量惰性(无味)氩气,当两人打开门时,将部分空气随两人同时带入,故两人进入室内瞬时未发现异常。

但当比重大于空气的高纯度氩气不断由地下涌出,自下而上超过人体高度时造成两人供氧不足,发生窒息。

9:53被他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2)原因分析高压氩气管道与室内生活用采暖管道同一地沟敷设,去氩充填站的DN38×4mm无缝钢管设计压力15MPa,此前曾连续工作五年均未发现异常,且氩气收发室每天有人工作也未发现异常。

因此推断为当日充气时地管瞬间穿透。

当管道进入工作状态时,气体流速猛增,流经管壁较薄的受伤点处,在高压、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刷下该管道发生穿爆,使气体外泄。

该高压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氩气会很快充满地沟,并通过地沟窜入室内,在地面聚集沿地面逐渐升高至充满室内,形成置换。

3)防范措施①制订入罐作业许可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入氩气罐作业前,必须经氧气检测设备检测合格;存在氩气窒息危险的场所应配备氧气检测报警仪。

③制定应急预案。

现场配备必需的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箱等应急器材。

【案例8】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0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m。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气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小块重,气瓶爆炸后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2)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该起事故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2)间接原因: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