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徐淀芳-教研有道 探索无涯——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徐淀芳-教研有道 探索无涯——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体育课、艺术课以及综合实践课被占用: 体育课、艺术课以及综合实践课被占用的情况 年级 三年级 八年级 体育课 39% 24% 艺术课 37% 53% 综合实践课 31% 47%
——学生心理感受不容乐观:
心理感受 师生关系:学生认为得到 教师的鼓励与公平对待 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大 内部学习动机较强 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较强 有 自信心 缺乏 23% 28% 32% 41% 39% 36% 三年级 50% 25% 49% 八年级 30% 31% 34%
教研有道,探索无涯
一、探索部门设置和职能转化的新机制——实现 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追求 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三、探索促进教研室事业发展的新路径——营造 和谐、智慧、高效的教研文化。
一、探索部门设置和职能转化的新机制
——实现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在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对教研 室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室的工作要从以学科 课堂教学诊断为主的层面,提升到课程发展中心、教 学研究中心和课程资源建设中心层面。 为此,教研室在部门设置、岗位安排、用人机制 以及职能定位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探索, 以更好地顺应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建立学习型团队,提升课程研究能力:进一步加
强“以校为本教学研修”,引领教师敏锐地捕捉课程 实施中的问题,共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 题。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3.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针对问题的决策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探索部门设置和职能转化的新机制
——实现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4. 基本职能: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的 专业机构 (1)教研类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 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2)教研内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 材编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质量监测···。
一、探索部门设置和职能转化的新机制
——实现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5. 教研员的使命: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发展 (1)责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教学经验的发现者 和传播者;教学研究的示范者和组织者。 (2)素养:有理想,有现实;有激情,有行动; 有全局,有典型;有视野,有抓手。 积跬步以至千里。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课程改革,也是涉及这一代学生不仅未来幸福, 也要让他们当下幸福,并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举措。 直面现实问题,思考有效对策,是我们深化课程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1. 学业质量和课业负担现状:喜忧参半 2008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本市6个区的 250所小学的近3万名四年级学生和191所中学的近2.8 万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
个教学过程的课程要求被不断拔高。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2. 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对现状的分析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亟待加强:不强。 对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理解不到位,执行国
家课程过程中出现“折扣”或“扭曲”做法。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把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纳入质量范围。
实施基于标准的评价:以课程标准来考察学生的
学习情况。
规范对学校的学业质量监测行为。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3.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针对问题的决策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探索部门设置和职能转化的新机制
——实现从教学层面到课程层面的变革 4. 基本职能: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的 专业机构 (3)职能定位新思考:秉持理念,思考内涵,实 现转变。
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研究机构。 提供课程与教学实践指导的专业服务机构。 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的专业指导机构。
教学内容中的学科知识,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
和德性发展的智力基础。
教学组织和形式应该对学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
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2. 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对现状的分析 (4)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仍待加强:学生的文化 学习过程是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2. 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对现状的分析 (1)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度拔高现象严重:
课程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不够,表述
课程基本要求的学习水平界定不科学、不清晰,缺乏 操作性和规定性。
课程实施和考试评价中,难度难以把握,导致整
缺乏通过对课程计划整体设计、实施、评价来持
续完善课程的能力。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2. 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对现状的分析 (3)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极其艰巨:评价改革是课 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研究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 重要内容,是学校提高教学成效的内在要求。
——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三年级学生睡眠情况
45%睡眠达 到9小时
八年级学生睡眠情况
14%睡眠达 到8小时
4%睡眠不 达7小时
48%睡眠不 足7小时, 其中9%不 足6小时
——没有时间体育锻炼:
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45%每天没 有时间或很 少进行体育 锻炼
八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65%每天没 有时间或很 少进行体育 锻炼
加强作业研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丰富作业类
型,倡导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探索分层作业设 计,从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层次和教学要求层次两方面 设计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解释性和有效性。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3.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针对问题的决策 (2)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市区校三级联动,深化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积极
探索真实性评价方式;探索通过评价改进教学过程;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加强教育评价专业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具有
评价方式单一,通常是依赖上级部门的统一测试 评价结果被过度加以高利害的处理 。 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举步为艰。
和考试,尤其是高利害性考试。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2. 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对现状的分析 (4)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仍待加强:学生的文化 学习过程是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2 31 33 49 48 40 42 30 25 24 5 语文 20 5 数学 17 4 英语 15 科学 优秀 良好 达标 未达标
1. 学业质量和课业负担现状——学业质量令人满意: (3)上海学业质量测试,数据差异的解释率均小 于25%,说明上海学校之间学业质量差异不大,学业 质量较为均衡,与芬兰、瑞典等发达国家相当。 说明:2006年,上海学校之间差异的解释率大于 25%;2007年,解释率为14%;2008年解释率为11%, 解释率逐年降低,说明上海的测试成绩越来越好,学 业质量越来越均衡。
教研有道
探索无涯
——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五日
愿长三角首届教研论坛成为我们最美丽的回忆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回忆自己人生经历时, 曾这样说: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 最忆是杭州。” 今天,长三角的教研同仁会集于西子湖畔,畅叙 友谊,共商教研发展。相信杭州将成为我们在教研生 涯中最美丽的回忆。
1. 学业质量和课业负担现状——学业质量令人满意: (1)参加本次测试的99%以上的小学三年级学生 语文、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6
53 优良 达标 未达标 46 1 数学
33 0 语文
1. 学业质量和课业负担现状——学业质量令人满意: (2)95%以上的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 英语学科学业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学科达 标比例为85%。其中语文优良率为71%;数学优良率为 75%;英语优良率为79%(优秀率为50%)。
以学校课程计划为抓手,提升课程规划能力:围
绕课程要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计划。
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一是落实教学基本规范;二是把握教学基本要求;三 是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3.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针对问题的决策 (2)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以
基本要求和基本过程为重点的学科教材教法分析,加 强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标监测工具设计;以增强学 生的“自信心”和改善“师生关系”为目标,进一步 研究改进教学过程。
二、探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方略
——追求让学生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目标 3.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针对问题的决策 (1)进一步完善和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提高教学 和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