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规范
腰椎(颈椎、胸椎)椎间盘CT扫描
平扫各层显示L3/4 -L5/S1椎间 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 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 肪间隙存在。黄韧带无肥厚,两侧 腰大肌对称无肿胀。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间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定位片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 意见:L3-S1腰椎(颈椎、 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双侧肺气肿
胸廓呈桶状,左右对称,肋间隙 增宽,所示骨骼未见骨质异常;两 肺清晰,透亮度增高,未见明显实 质性病变;肺纹理稀疏,走向分布 规则;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 未见异常;纵隔影狭长,心影未见 增大;两侧膈肌低平,表面光整, 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双侧肺气肿
左侧自发性气胸
两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肋间隙增宽; 左肺野高度透亮,内未见肺纹理,内缘 可见肺组织边缘,呈团块状;纵隔、气 管向右侧移位,左膈面变低,左侧肋膈 角变钝;右肺纹理增多,右膈面光整, 右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左侧自发性气胸
右下肺炎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 质异常;右下见小片状阴影,边缘 模糊,右心缘面毛糙;余肺纹理增 多;纵隔无增宽,心影及两侧肺门 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双侧 肋膈角锐利。 意见:右下肺炎
支气管肺炎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居中。 双肺门未见异常,双肺纹理增多增 粗、模糊,双下肺野见斑点状实变 影,边界模糊,以右下肺为著。心 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双侧膈 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支气管肺炎
颈椎(胸、腰、骶尾椎)正侧斜位 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生 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各颈 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附 件骨质未见异常;各椎间隙形态、宽 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 见异常。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 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 未见异常。
(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 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 “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 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 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 (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 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 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 “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 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四、影像学诊断
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般 分为以下5种情况 (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 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 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 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
上腹部CT扫描
平扫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 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 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 未见异常。脾不大,质均匀。腹膜后 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胆、胰、 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 未见异常。
男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前列腺无增大,表面光滑, 密度均匀。增强后前列腺强化均匀。膀胱 充盈良好,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膀 胱精囊角呈锐角。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 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 CT扫描未见异常。
(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或辅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 等等.
一、普通X线片报告
胸部正侧位 两侧胸廓对称,胸廓各骨骨质未 见异常;双肺野清晰,未见肺实质性 或间质性病变。双肺纹理走向分布规 则,未见肺充血或郁血征象;纵隔无 增宽,心影及双侧肺门大小、形态、 位置未见异常。双侧膈面光整,双侧 肋膈角锐利。 意见:心肺膈未见异常。
四、异常CT报告
脑出血 右(左)侧基底节区见大片状高密 度出血影,大小约0.0*0.0cm,边 缘见低密度水肿;右(左)侧侧脑 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稍左(右) 偏。 意见:右(左)侧基底节区脑出 血,伴周围水肿。
三、影像学表现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
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 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 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 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 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 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 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 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
食道癌 胸部透视:两肺、心、膈未见异常, 胃泡大小如常,食道内未见食物滞留 影。食道钡剂通过不顺利,至中段相 当于主动脉结高度钡流分叉,局部见 3.0*5.0cm软组织块影,局部食道壁僵 硬,扩张不良,粘膜破坏、中断;贲 门开放自然,未见痉挛及逆流现象, 局部无受压、移位征象;胃底钡剂涂 布良好,膈胃间距正常。 意见:食道癌
(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 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般无需“讨论”。对 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 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 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 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 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 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 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 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 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
二、规范化医学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 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 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医学影 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般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应逐项填写: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 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 4、影像学诊断及建议。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食道吞钡示双侧梨状窝对称,未见积钡,钡 剂通过食道全程顺利,食道壁光整,食道粘膜未 见中断破坏,未见充盈缺损或龛影;贲门开放正 常。胃充盈良好,呈鱼钩状;胃粘膜规整,未见 中断破坏或增粗紊乱;胃小弯光整,胃部未见充 盈缺损或龛影,蠕动正常;幽门开放正常;十二 指肠球部充盈良好,形态正常,余所见十二指肠 及空肠上段未见异常。 意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道、胃、十二指 肠及空肠上段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垂体CT扫描
增强扫描显示垂体体积无增大, 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垂体柄居中, 两侧海绵窦对称,鞍上池无受压, 骨窗观察蝶鞍及邻近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
胸部CT扫描
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 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 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 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 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 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意见:1.子宫腔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2.
双侧输卵管通畅。
二、
异常X线报告示范
右肺上叶前段肺癌(周围型) 右肺上叶前段见一圆形肿块影,表 面凹凸不平,有分叶及细长毛刺,外 缘呈毛刷状与前胸膜相连,内缘与肺 门血管相续。右侧肺门结构不清;左 肺门正常。心形大小、形态正常,两 膈未见异常。 意见:右肺上叶前段肺癌(周围型)
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肛管插入肛门顺利,先注入稀钡,可见钡 剂逆向充盈各段结肠;然后注入适量空气, 见各段结肠包括回盲部及回肠末段在气钡 双重对比下充盈显影良好;各结肠走形、 形态正常,结肠袋完整清晰,未见充盈缺 损或异常狭窄段。阑尾显影,光滑柔软。 余未见异常。
意见;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女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子宫表面光滑无增大,宫体 密度均匀, 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内 未见高密度灶。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 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增强后 子宫强化均匀。 意见:盆腔 CT扫描未见异常。
双肾CT扫描 平扫显示两侧肾上腺形态、 位置及大小无异常。两肾轮廓清楚、 平滑,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 盏无扩大,内未见高密度灶,肾周 脂肪间隙清晰,椎旁软组织无肿胀。 增强后双侧肾、肾上腺未见异常强 化灶。 意见:双侧肾、肾上腺CT扫描 未见异常。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控制 规范
合肥市一院 夏春华
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 反映
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 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 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 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 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 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 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 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 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 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 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 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Ⅲ型肺结核 上(o)/(-)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质 异常;右(左)上野见斑片状、纤维 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欠清,内 见斑点状钙化和薄壁空洞,洞壁光整, 未见液气平。余肺纹理增多,双侧叶 段支气管通畅;双侧肺门未见增大; 心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双侧膈 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Ⅲ型肺结核 上(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