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四川在科举时期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
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落款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落款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代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代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即约1/;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即1/。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
四川省在明代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
四川各州县在清朝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清朝文科进士散布表
在清一朝共进行过112次文科考试,由于顺治九年(1652年)和顺治十二年(1655年)分“满”“汉”两榜,共产生了114个第一名(状元)、114个第二名(榜眼)、114个第三名(探花)。
四川在清朝的文科进士748人中只出有一个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资州(资中县)的骆成骧,一个榜眼——顺治18年(1661年)遂宁的李仙根,一个
探花——道光18年(1838年)大竹县的江国霖。
前面所说“1377+17”中的“17”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身世”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及第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
’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
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昔时通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
‘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身世。
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身世榜不能视作进士。
”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2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