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产集中控制系统技术要求一、系统概况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由筛分输送控制系统、风选控制系统、堆取料控制系统、产品仓下控制系统组成。
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在低压配电室设PLC控制主站(筛分输送控制系统、产品仓下控制系统组成),风选控制系统、堆取料控制系统控制、变电所(三套)检测分站,进行工业以太网组态。
主控装置选用不低于德国西门子公司S300系列PLC,控制主站与控制分站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网络进行组态。
(控制室设在变电所????),负责生产系统工艺设备的监控显示。
控制系统硬件设备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PLC控制装置(包括I/O模块等主站点数不低于DI256\DO256\AI128\AO128)、通讯模块(包括与从站之间的通讯)、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控机(627B)、网络适配卡、打印机、UPS电源(要求给控制系统供电不低于30分钟)、PLC柜及电源切换装置、通讯光缆、就地按钮盒以及操作台等设备。
二、技术要求1、总体功能要求1)逻辑控制功能全部参控设备均通过PLC进行控制,具有集中连锁/就地解锁两种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可实现无扰动转换,集中控制用于生产,就地控制用于检修、试车,也是保证生产的最基本后备。
集控方式有逆煤流启车,顺煤流停车方式;或顺煤流启、停车方式。
2)监视方式全部工艺设备的监视均集中在显示器上。
显示精度高,操作修改灵活方便,可以进行局部放大显示,任意调用各局部显示单元,并可进行故障内容显示等。
3)操作方式取消按钮操作台方式,系统控制指令均由智能图形终端输入。
组态修改方便灵活。
4)实时运行参数监测实时采集生产工况参数,可以采用图形、报表的形式显示系统的实时工况及目前产量、仓储等。
5)实时过程控制分析采集的参数,各系统自动完成过程控制,或由调度员操作控制。
6)设备故障及模拟量超限报警关键设备故障或模拟量超限时,系统同步显示故障设备名称或设备编号,并可实现语音报警、实时打印故障功能。
服务器将该故障信息存入故障信息数据库,供以后统计分析。
7)系统自诊断功能系统能够进行自身故障的在线诊断。
8)能对各配电室低压进线柜中智能电能表的各项参数进行统计,打印班、日、周、月、年统计报表和数据曲线、直方图等。
9)对煤仓料位进行实时监视、报警,作为实时指挥生产的依据。
10)集控设备端口应有余量,PLC控制站要数量少,处理量大,精度高。
11)所有设备应具有非正常报警信号。
系统起、停之前的声、光预告信号。
逆煤流起车,顺煤流停车控制。
故障时逆煤流闭锁停车,并在集控室有声、光报警显示和事故记录。
2、计量及保护功能要求1)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参数监测能对各配电室低压进线柜中智能电能表的各项参数进行统计,打印班、日、周、月、年统计报表和数据曲线、直方图等。
2)大电机参数测量对于55kW及55KW以上电动机的电流进行测量。
对于高压电机的定子、轴承温度进行测量。
3)煤流计量系统工艺系统于配煤胶带机、成品煤胶带机上安装了电子皮带秤,该部分计量数据4~20mA信号输入到PLC,上位机系统对其进行统计处理,进行数据实时显示、打印原煤、精煤产量报表。
4)安全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电机保护:过载、短路、急停、温度检测;胶带机保护:溜槽堵塞、两极跑偏、打滑、拉绳、纵撕保护。
所有关键溜槽设堆煤堵料保护。
3、硬件技术要求A、系统应为模块化结构,完成控制和参数采集等功能。
系统内所有模块均应为固态电路,具备标准化、模块化和插拔式结构。
模块的插拨应有相应的连锁和保护功能,以免造成损坏或引起故障。
B、机柜内的控制器CPU模块、电源模块和I/O等模块均应能带电插拔而不损坏功能,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
查找故障的系统自诊断应能诊断至模件级故障。
C、负荷要求:控制站CPU的负荷不应高于60%;I/O备用点数按照20%进行余量。
D、数字量模块电压等级为220VAC,模拟量模块:标准4-20mA。
E、控制站机柜防护等级为IP44。
F、现场设备控制用按钮箱应实现就地起、停设备并且具备防尘、防水等防护措施。
G、控制站应支持在线修改组态。
在修改或新增控制回路、联锁回路、顺控回路、测量回路时,不能对其它回路、系统、控制站产生任何影响,并能够在线下装。
H、所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接点均为无源干接点、所有模拟量接点均加信号隔离模块。
I、所有设备加有防雷、防强电、冲击保护功能。
4、软件技术要求A、监控软件基于简体中文版WINDOWS XP3及以上版本环境下运行,使系统既有较好的运行实时性,又有良好的开放性。
监控软件分为开发版和运行版。
所供软件应是正版的。
B、编程软件基于WINDOWS XP3及以上版本环境下运行,能对PLC进行控制算法和逻辑组态的软件。
编程软件支持功能块图、梯形图、顺序功能流程图等多种方法编程,既可离线又可在线进行组态。
C、系统能在线对系统的组态进行修改。
系统内增加或变换一个测点,不必重新编译整个系统的程序。
并保证所提供系统是采用统一的方式组态。
组态软件应具备在线修改和下装组态数据的功能。
所有的算法及系统的参数应驻存在处理器的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不必重新装载;D、上位机人机操作界面采用全中文环境,提供多幅流程画面,完整显示系统工艺过程,包括系统的运行状态、测量参数、控制对象状态及成组参数,提供实时报警记录和历史报警记录功能,对各模拟量信号提供实时趋势图及历史趋势图显示;应配有完整的在线帮助功能,如操作帮助、故障提示等;E、供方根据所覆盖的工艺系统实际情况完成监控软件的组态、编程和调试。
5、网络接口技术要求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PLC控制主站与控制分站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网络进行通信。
控制主站配置工业以太网接口模块,在准备车间控制室设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控制主站工业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上,接入综合自动化网络地面光纤工业以太环网,实现地面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所有控制信息的上传功能。
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地面生产系统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
通讯协议采用TCP/IP协议,通讯速率10Mbit/s,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
当后期增加洗煤系统时,在主厂房电气楼设主洗煤系统控制主站,同时增设一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将主洗系统接入综合自动化网络光纤工业以太环网。
4质量保证和试验4.1规程,规范和标准4.1.1系统集中控制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储存、验收应符合下列有关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此:最新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174-93 电子调度监控中心设计规范GBJ232-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4943-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 9223-88 执行器术语GB/T 13965-92 仪表元器件术语GB/T 13966-92 分析仪器术语GB/T 13983-92 仪器仪表基本术语GB 7665-87 传感器通用术语GB 4475-84 敏感元件名词术语GB 4365-83 无线电干扰名词术语GB 3368-82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电源、电压GB 7260-87 不间断电源设备GB 777-85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气动信号GB 3369-89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直流电流信号GB 3386-8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和气动模拟记录GB/T 13283-91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仪表精确度等级GB 4830-84 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GB 4439-84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作条件振动GB/T 7353-1999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GB/T 1314-91 流量测量仪表基本参数GBJ 131-90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 20506-92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T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HG/T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T20511-2000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2-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20513-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4-2000 仪表及管线伴热和保温设计规定HG/T20515-2000 仪表隔离和吹洗设计规定HG/T 20573-95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 21581-95 自控安装图册JB/T 9269-1999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安装环境条件GB 1226-86 一般压力表GB 1227-86 精密压力表GB 11152-89 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GB/T 13638-92 工业锅炉水位控制报警装置4.1.2如果本规范书与上述规程、规范和标准有明显抵触的条件,供方应及时通知需方进行书面解决。
4.1.3从订货之日至供方制造之日的这段时期内,需方有权提出因规程、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补充要求,供方应遵守这些要求。
4.2质量保证4.2.1供方应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应随报价书提交一份全面质量保证计划,该计划应包括质量保证程序、组织方式和所涉人员的资格证明及影响项目质量的各项活动如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安装、调试和维护等的控制。
供方应具有负责质量保证活动的专职人员。
4.2.2质量保证计划必须明确下列各点:(1)设备出售者货源的检验和控制;(2)所采购的设备或材料的技术文件的控制;(3)材料的控制;(4)特殊工艺控制;(5)现场施工监督。
4.2.3设备的设计应满足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的影响。
4.2.4设备用材应采用能满足其使用条件的优质材料,零部件或元器件的选择应以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安全耐用为基本原则。
4.2.5供方应提出施工现场安装注意事项及安装质量保证方法。
4.2.6设备保质期从设备调试通过正式投入运行开始之日起12月。
4.2.7在设备保质期内,因设备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时,供方应无偿修理或更换。
4.2.8保质期后,供方应长期有偿供应备品备件。
4..2.9保质期内,如需方有必要请供方人员到现场服务时,供方人员应积极到现场服务。
4.3试验4.3.1设备应进行工厂试验和现场试验,以证实材料、工艺及性能满足所采用的标准及本规范书的要求。
供方应严格按照所采用的标准、规范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检验、试验和验收试验的项目、步骤和验收标准,并应以书面的形式随报价书提交需方,以供需方审阅并提出意见。
4.3.2检验、试验工作在工厂进行,验收试验工作在设备使用现场进行。
需方代表有权观察任何项目的试验、检验过程,但需方的观察并不意味着供方可解除或减轻自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