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1.预防医学的对象是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3.生态健康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3.健康促进的重点在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婴幼儿必需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5.天然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鸡蛋。

6.有利于肠道钙吸收的因素有氨基酸、乳糖、维生素D。

7.适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的膳食是半流质膳食。

8.有机盐不属于营养素。

9.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10.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

11.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

12.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铁。

1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4.错误的说法是对可疑感染传染病不必采取标准预防。

15.不属于合理营养基本要求的是禁食。

1.营养和能量的摄入应满足机体的需要,加工和烹调方式要合理,膳食制度要合理,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对于一个2岁的男孩,方颅、枕秃、串珠胸、夜间经常啼哭的最可能原因是锌缺乏。

3.长期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是脚气病,长期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是夜盲症。

4.优质蛋白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和奶及奶制品,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是蔬菜、水果。

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行为方式、生活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

6.健康促进的概念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及经济干预的综合,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

7.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戒烟、合理利用卫生服务都是促进健康的行为,而求神拜佛则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

8.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戒烟、开车系安全带都是危害健康的行为,而C型行为则不属于危害健康的行为。

9.社区动员是发动社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

10.社区诊断是对社区健康问题进行诊断。

11.健康教育效果最好、时机最佳的理想场所是学校。

12.导致成人失能和早死的主要原因是吸烟、酗酒、吸毒、性乱。

13.慢性汞中毒的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是神经系统症状、口腔粘膜炎和牙龈炎、肾脏损害。

B.表格内的数字应该对齐,方便比较大小C.表格内应该有合适的分隔线,使得数据清晰易读D.表格内应该标注数据来源和时间E.统计表中的数据应该随意编排,方便阅读A.口腔炎、发热和皮疹,易兴奋、震颤和口腔炎,周围神经炎、腹痛和贫血,口腔炎、腹痛和肾功能障碍,贫血、易兴奋和皮疹。

30.在生产条件下,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烟或雾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1.硅沉着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源性心脏病。

32.可吸入性粉尘是指AED<10µm。

33.易引起白血病的生产性毒物是苯。

34.中暑按发病机制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5.某男性锅炉工,在一个通风不良条件下,连续工作能3个小时,突然感到头痛、头晕,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具有呼吸加快等表现,疑为一氧化碳中毒。

36.甲型H1N1流感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37.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38.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

39.XXX被狂犬咬伤,医生对她进行了清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对该患者实施的免疫接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和人。

41.描述近视学生的年龄分布可选用直方图。

42.不正确的叙述是表格内应该随意编排,方便阅读。

43.IDD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北方>南方44.以下物质中杀菌作用最强的是()正确答案:A.次氯酸45.某公司搬到办公大楼后,很多员工出现了流泪、嗓子痛、头痛、全身不适合容易疲劳等症状,下班后这些症状明显缓解。

你认为这些员工可能患了()正确答案:B.不良建筑综合征46.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正确答案:D.沉淀-消毒-过滤47.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正确答案:E.以上都是48.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正确答案:E.氟摄入过高4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A.有效氯是指氯制剂分子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

50.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缺乏引起的。

正确答案:B.碘51.目前我国粮食污染最严重的毒素是()正确答案:A.黄曲霉毒素52.以下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除了()正确答案:C、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接种53.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正确答案:A.副溶血性弧菌54.以下食物中毒类型与引起中毒食品相对应错误的是()正确答案:E.沙门菌--------海产品43.IDD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正确的是北方比南方更高发。

44.以下物质中,次氯酸的杀菌作用最强。

45.某公司搬到办公大楼后,很多员工出现了流泪、嗓子痛、头痛、全身不适和容易疲劳等症状,下班后这些症状明显缓解。

这些员工可能患有不良建筑综合征。

46.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沉淀、消毒、过滤。

47.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农业污染。

48.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氟摄入过高。

4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有效氯是指氯制剂分子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50.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

51.目前我国粮食污染最严重的毒素是黄曲霉毒素。

52.以下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注意卫生,防止食品污染;低温保藏,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形成;食用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体及破坏毒素;加强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毒物的管理,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

53.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副溶血性弧菌。

54.以下食物中毒类型与引起中毒食品相对应错误的是沙门菌与畜肉类。

55.下面是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A。

沙门菌中毒——黄绿色水样便B。

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水样便或洗肉水样C。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恶心,剧烈频繁的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呈水样便D。

赤霉病麦中毒——“醉谷病”E。

毒蕈中毒——早期手指、口唇和舌刺痛感;麻痹症状,四肢肌肉麻痹,身体摇摆、共济失调。

56.下面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的是:处理的综合性。

57.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开展实地调查。

58.1988年在上海发生的甲型肝炎暴发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59.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区)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60.小概率事件是指P值小于0.05.61.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宜选用标准差。

62.医学上95%的正常值范围是±1.96S。

63.表示呈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宜选中位数。

64.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或严重程度的指标应选用率。

65.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

6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6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

应计算的指标是均数。

68.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卡方检验。

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分类变量资料。

69.A70.C71.A72.B73.A74.A75.E76.B77.A78.D79.A80.B69.某医院计算了各种疾病所占的构成比例,该指标为()。

A。

构成比B。

发病率C。

相对比D。

患病率E。

以上都不对。

70.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病人B。

非病人C。

人群D。

个体E。

病原携带者。

71.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筛检试验应()。

A。

提高灵敏度B。

提高特异度C。

提高阳性预测值D。

提高阴性预测值E。

提高诊断的截断值。

72.在吸烟与某病关系的研究中,吸烟组的死亡率是5%,不吸烟组的死亡率是2%,吸烟的归因危险度(AR)是(。

)。

A。

2.5.B。

0.4.C。

20.0%。

D。

3.0%。

E。

7.0%73.为了探讨某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应用(。

)。

A.遗传流行病学B.血清流行病学C.移民流行病学D.描述流行病学E.理论流行病学。

74.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

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E.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75.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

A.住院偏倚B.转诊偏倚C.回忆偏倚D.混杂偏倚E.失访偏倚。

76.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最明显的优点是(。

)。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B.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E.设立对照组。

77.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检验表示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即(。

)。

A.相对危险度B.比值比C.超额危险度D.归因危险度E.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7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

)。

A.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B.暴露是该病的原因C.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D.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E.该疾病与暴露无关。

79.有关筛检,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A.为了发现罕见疾病B.所筛检的疾病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C.一旦筛检发现可疑病例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D.对所筛检的疾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E.筛检的方法不应有身体伤害。

80.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诊断标准过程中常常必须(。

)。

A.提高特异度B.提高灵敏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相等。

2)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选择一组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患有该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暴露情况,以确定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100例没有黄疸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以确定可能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