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规划设计知识要点

园林规划设计知识要点

园林规划设计总论一、绿地的发展1、古代园林古希腊,古罗马(集市,墓园,军事营地)中世纪(教堂广场,市场,街道,城墙以外)文艺复兴(伦敦皇家花园,巴黎蒙梭花园,摄政公园)2、近代园林1)第一个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英国)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奥穆斯特德)“公园运动”时期五个方面的价值:波斯顿公园体系(奥穆斯特德):突破美国方格网(第一个公园系统)2)局部调整到重塑城市(19世纪末)田园城市:霍华德《明日的城市》有机疏散:沙里宁《进化的城市》《雅典宣章》:理念:理性综合规划观;理论:功能分区理论;作品: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物:英国特纳德《现代景观中的花园》政策:绿带政策(英国)现代主义:20世纪初开端:亨利.马蒂斯“野兽派“特点:自由平面空间、简洁明快风格、丰富的设计方法:专家角度,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设计和机械的管理方法60年代,宏观到微观,专业集中权利到感性、具体、自下而上3、现代园林1)生态主义70年代: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千层饼模式”现代:“斑块——廊道——基质”科学性质2) 大地艺术(60年代)特点:自然材料,简洁几何体,超人尺度作品:山谷帷幕,螺旋状的防波堤2)后现代艺术特点:多元化(历史主义、复古主义、折中主义、讽刺、诙谐等)作品:巴黎雪铁龙公园(92年)4)解构主义(80年代)德里达(法国哲学家)提出特点:歪曲、错位、变型手法,反统一和谐,形式、功能、结构、经济之间有机联系——不安感作品: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5)极简主义特点:抽象、简化、几何次序单一重复人物:彼得.沃克伯奈特公园二、绿地功能与作用1、功能1)生态功能(气水土,小气候,多样性,噪音,安全)《人类环境宣言》,防火树种(珊瑚树,银杏,厚皮香,山茶,海桐,槐树,白杨)2)使用功能(游憩娱乐、文化科普、旅游、休疗养)3)美化功能(市容、艺术、景观意向)三、绿地类型和指标1、五大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库、对外交通、道路、市政设施和特殊)其他绿地2、指标: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我国)3、绿地与绿地系统:划分依据:主要功能目的:反映功能,投资管理方式,实际发展,绿地系统内部结构和城市发展的推动,引导。

四、规划设计1、定义:1)园林绿地规划(宏观:发展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近期);微观:园林绿地规划(土地安排、园林要素合理布局))2)园林绿地设计(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内容:地形、建筑、园路、植物、小品)2、步骤: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4)、业主的信息反馈3、内容:1)现状分析2)总体规划3)初步设4)植物种植设计5)施工图设计4、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自然条件、气象、人工设施、视觉质量、范围及环境因子)分析内容(基地自身条件;与周围建筑、道路、环境的关系)、5、设计原则(相地合宜、人、生态、美学)6、基本方法(构思;用地规划:功能关系、现状条件、组织空间系列)7绿地构成要素1)植物配置(乡土树种、落叶阔叶乔木、姿态优美(重点绿化)、因地制宜)2)照明明视照明(5-12米高杆头式汞灯)饰景照明:1、水:冒水泡、水落下、背面、水面宽线光源2、建筑:45°弱光3、树:树叶中心灯具:要求:防水、防潮、防滴类型:低杆、低位、地埋、嵌入门灯:门顶、门壁、门前座庭园灯:小径灯、草坪灯(40-70,小于1m)、水池灯(卤钨灯)、地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火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地。

一、历史1、国外:雏形;第一个城市公园;美国第一个;第一个公园系统;国家公园(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研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第一个位大众建造(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日本最早住吉公园2、我国:第一:上海外滩公园发展趋势:共享、开放;文脉、精神;传统继承、再现;生态、人性、个性(多样性)、旅游二、综合性公园1、定义:内容丰富,设施,各类户外活动,大规模(市级,区级S>10亩)2、功能:游乐休息,政治文化,科教3、内容:观赏游览,安静,儿童,文娱,政治文化,科教,服务,园管。

4、原则:方针政策,继承革新,特色,满足,自然地形,实际,周围环境。

5、条件分析:任务书、区位、用地周边现状、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人文环境、经济技术、利用者的需求。

6、出入口:1)位置的选择:方便到达,利于街景全貌,城市道路交通要求,与公园内部规划结构,功能分区,活动设施结合。

2)类别:主入口(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公共交通,人流集散用地,方便到达);次入口(附近居民,次要干道,大量集中人流集散附近);专用入口(管理区,偏僻)3)设计:美化街景,视线焦点,根据公园性质内容确定(单个出入口>1.5)7、功能分区:1)定义:合理组织游人开展活动,避免互相干扰,便于管理,将一定区域各种性质相似的活动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风格的区域。

2)A文化娱乐区(人均30㎡);观赏游览区(人均100㎡);安静休息区(远主入口,距离文化区、儿童区、体育区,近老人区);体育活动区(公园一侧,专用入口,隔离)B儿童活动区(近主入口,设施的尺度,植物,遮阳木,草坪,成人休息)老人活动区(动静分区;厕所防滑,扶手、无障碍设计;广场平整、防滑,路宽、不汀步)C园务管理区(便于园管和与城市联系,隐蔽不突出)8、景观分区:1)定义:按规划设计意图,游览需要,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观地带。

2)风景与功能使用相配合,景区与功能交错。

3)感受效果分区(开朗,雄伟,清净,幽深的景观区);复合空间:季节景观;选材地形(假山,水景,岩石园)9、交通系统(水路、陆路)园路1)功能:联系不同分区,组织交通,引导游览;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要素)3)类别:主干道(连接各分区、建筑、风景;4-6m,纵8%横1%-4%)次干道(各区内的主道);专用道;游步道(1.2-2m)4)布局:回环路;因景筑路;曲折性;疏密适度(公园10%-20%,动物园25%)5)线型设计:平面(大道6m,主干道3.5m,游步道1-2.5);交叉纵断面设计(纵8%横3%)6)交叉路口:主干道(交叉口扩大小广场,正交);小路(斜交,两交叉不要太近,数量不多,角度不小);“丁”路视点;上山路藏而不显。

7)与建筑:大建筑(前集散广场);一般建筑(加宽路面,或分支);不穿建筑。

10、地形设计:《园冶》“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要求:山林地坡33%,草坪25%;水深一般1.5-1.8,硬底近岸0.7m,汀步0.5;11、植物配置: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近期结合。

与原有树木形成绿色骨架,重点区大苗,其他合格苗。

2)突出植物特色,品种搭配。

突出一种或几种植物景观。

3)植物基调和景区主配调:1-2中基调,数量和范围大;不同景区不同主调树。

4)使用功能:小气候,防风林,开展行道树,庇荫树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植物造景突出6)植物生态条件(喜光:梅、松、木棉、杨、柳;耐荫:罗汉松、山楂、珍珠梅、杜鹃;喜水湿:柳、水杉、水松、丝棉木;耐贫瘠:沙枣、柽柳、胡杨)12、建筑:1)功能:休息、游览、文化、娱乐场所。

2)景观要求:点景(构图中心)、赏景(静、动观园景)、引导游览、组织空间3)设计原则:立意(艺术意境创造);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空间处理(曲折变化,灵活,流动);造型(美观、形体轮廓、体态协调);比例尺度;色彩质感13、游人容量:游览旺季高峰区内公园游客数。

C=A总面积/Am人均面积三、专类公园(特定内容形式,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1、植物园(科研、观光游览、科学普及、科学生产;展览区、科研区、生活服务区)2、动物园(科普、展览、服务休息、管理;选址:距离居民区,下游、下风地带,停车场域入口分开,水源地基,一般在城郊风景区;排序:进化顺序)3、儿童公园:(设计:日照、通风、排水良好,绿化覆盖率70%以上,路牌标注,健康安全,设计形象生动,地形水体结合设施,庇荫,色彩学)四、城市湿地公园1、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2、城市湿地:人工湿地、复合湿地、自然湿地3、城市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物保护、科教、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1)区别: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强调科教、生态保护,利用景观和文化价值创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设当建设);与水景公园(对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保护和展示,突出科教和自然文化)2)特点(主体、自然、生态性)3)我国第一个:山东荣成市桑沟弯城市湿地公园4)要素(水、驳岸、植物、通道、动物)5)环境容量:不破环湿地自然特性和自然演替,游客量生态环境容量:一定时间自然生态环境部退化,活动量(水体、大气、固体垃圾、生物环境容量之和)生物环境容量:对鸟类水生生物不产生显著影响,游人数(Q=游览面积*载客量/船均生物影响承受面积)四、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具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地带)1、特点(线形带状、连接、可达、安全性)2、类型(生物保护、休闲游憩、历史文化型)3、功能(生态:栖所、通道、阻隔、过滤、资源、导入(生物多样性、养分储存、繁衍);社会;经济)4、两大类:滨水带状(类型:临海、面湖、临江、滨河;设计:上下两道,永久性驳岸,散步道>5m,植物:耐水湿,树冠线、景观透视线,地位河岸耐水湿盐碱,固堤护坡,水生植物,游步道车行道隔离)路侧绿带:路侧开放式道路绿地,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绿地旁人行道>4.5m)五、城市广场1、定义:不论大小,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人文景观和物质景观结合体;环境宜人和适合大众,继承和发展历史。

2、特征(公共、开放、综合性)3、类别(市政、纪念、商业、文化、游憩)4、历史:1)中国:自上而下:人为作用,某阶层意识建成(西安半坡村遗址,台场,“市”“瓦”);自下而上:自然力和客观力作用,有机生长原则,多年积累自发形成。

主题:人性空间(“人”主题:空间领域、舒适、层次感、易达性;历史文脉;环境质量;内容丰富;空间形式加强)2)西方:阿索斯广场(古希腊,与政治宗教),锡耶纳市市中心广场坎波广场(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欧洲最美的客厅)5、设计:1)原则(人本、整体性、生态、公众参与);2)空间尺度:整体空间尺度(1-2亩);次空间尺度(界面上升、下沉,绿化限定,构筑物限定;亲切空间24.38m,文雅空间137m);3)硬质景观:建筑(外墙、色彩、高度广场要素;从属空间);铺地(复合功能和专用场地;防滑、耐磨、防水、排水);1.3m座位/2.5㎡4)软质景观:植物(环境绿视量:从各个不同人的视角和角度来评价视环境构成中的绿视率,人工15%自然;功能:空间分割,软化,遮荫);水5)人文景观:1)休闲文化:人们在工作之余,空闲时间进行的一系列闲暇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