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1)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图①)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②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③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b.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c.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2)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②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注意】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A.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1)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3)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4)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
收集完毕后,若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若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2H 2↑+O 2↑;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① 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四、 过滤【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
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若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 集中加热;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注意】①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③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④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六、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1【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七、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 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 2+H 2O=H 2CO 3和H 2CO 3=H 2O+CO 2↑【注意事项】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
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 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八、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CO+CuO Cu+CO 2【注意事项】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 22CuO )。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九、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 2、CuO 、Fe 3O 4、C 、FeS (硫化亚铁) 蓝色:CuSO 4•5H 2O 、Cu(OH)2、CuCO 3、含Cu 2+溶液、液态固态O 2(淡蓝色)红色:Cu (亮红色)、Fe 2O 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 )、含Fe 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 4•7H 2O 、含Fe 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无色气体:N 2、CO 2、CO 、O 2、H 2、CH 4 有色气体:Cl 2(黄绿色)、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 3(此气体可使湿润pH 试纸变蓝色)、SO 2 有臭鸡蛋气味:H 2S 实验室制取气体中常见的要除去的杂质:1、制O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氯化氢气体(HCl ,盐酸酸雾)(用稀硫酸则没此杂质)3、制CO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 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 )、生石灰、无水CuSO 4(并可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除HCl 气体的试剂:AgNO 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 )、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十、常用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 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