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EPR现象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

从EPR现象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约翰·斯图尔特·贝尔(John Stewart Bell,1928年6月28日-1990年10 月1日),爱尔兰物理学家,发展了量子力 学中重要的贝尔定理。
Pxz Pzy 1 Pxy
• 1964年,题目叫《论爱因斯 坦-波多斯基一罗森佯谬》, 此文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贝尔 定理,它改变了我们对量子 现象的认识。
从EPR现象到量子通信原理
主讲人:许萍 课件制作:马红 资料收集:马平
个光子不可再分
量子力学非常违反宏观世界日常经验的要点
1、叠加。一个电子确实可以“同时位于两个地 方”。 2、测量。测量结果随机性是内在的,是量子力 学的一种本质特征。 3、纠缠。要理解这个概念,实际上得勇敢面对 数学(认真脸~)
• 如果这个不等式永远成立,那么 爱因斯坦就对了,量子力学就有 毛病;
• 如果你能发现或者在实验山能证 明贝尔不等式可以不成立,那么 爱因斯坦就错了,量子力学就没 错。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 (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 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现象确实存在。
有毛病。
波尔的回答:在你爱因斯坦 看来,A、B是两个粒子。
然而在波尔看来它们从未分开, 尽管想给天涯海角,它们依然是一 体的。而产生这样测量结果唯一的 可能性就是:
当你对粒子A进行测量的时候, 两者是同时发生变化的,并不是粒 子A变了之后传一个信息给粒子B, 粒子B再变化。所以这里没有发生 信息的传递,并不违反相对论。
为啥这两门学科可以交叉起来?
可以相互利用,产生新技术——量子技术 量子信息目的: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实现经典信息科学
中实现不了的功能。 1、永远不会被破解的保密方法(专业名词:量子 密码) 2、传送术(专业名词:量子隐形传态)
传送术
窃听者
传统通信:电缆&光纤
不可拯救的缺点: 1、 窃听手段简单; 2、窃听者无法被察觉。
EPR粒子对:总自旋等于0
A B 00
测量A
足够远
A
B
0
1
EPR问:既然两个粒子已经离得非常远了,粒子B是 怎么知道粒子A发生了变化,然后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EPR观点:两个粒子之间出现 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信息 传递的速度超过光速,违反了狭 义相对论。所以,量子力学肯定
量子力学
信息科学
量子信息 1948年,香农
量子计算
量子因式 量子搜索 分解
量子通信 1993年
贝尔特 提出概 念
量子密码
1984年, Bennett Brassard提出BB84 协议
量子隐性 传态
1993年提出 实验方案
量子密码:利用信息载体(光子)的量子特性,以量子态作为 符号描述的密码。也称为“量子保密通信”或者“量子密钥分 发”。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1935年,在《物理快报》发表《量子力学对于物理事实的描述是 完备的吗?》提出著名的EPR思想实验。
同年,薛定谔第一次引入了量 子纠缠的概念。发表了一篇论文《量 子力学的现状》,提出了著名的被称 作“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他是 第一个提出量子纠缠的人,可惜他认 为量子纠缠态在物理上不可能被实现。
一个电子可以处于两 个位置的叠加态,测 量它的位置时,会以 一定的概率发现它位 于这里,以一定的概 率发现它位于那里。
何为“量子纠缠”?
由A和B构成的复合系统,如果其量子态不能表示为子系统 态的直积形,则称为纠缠态。
AB
A
B
AA
如果通俗第解释:有两个粒 子A和B,它们在一个系统中产生, 把这两个粒子分别发向宇宙中很 遥远的地方,尽管它们相距的很 远,但如果对A粒子进行测量,B 粒子瞬间就会塌缩到一个状态上。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1935年,在《物理快报》发表《量子力学对于物理事 实的描述是完备的吗?》提出著名的EPR思想实验。
论文试图利用一个思想实验来表明,因为量子力 学不能描述现实的定域性及确定性所以是不完备的, 量子理论应该漏掉了一个或者一些重要的隐变量。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EPR佯谬、量子纠缠、Bell不等式
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 , 1917~1992)是饮誉当代的量子物理学家和 科学思想家。他以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和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玻尔创立的量子力 学正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致力于量子 理论的新解释。
• 1952年,戴维·波姆重新描述改造版EPR实验,扩展了隐变量参数理论; • 1957年,波姆和阿哈朗诺夫还提出了验证EPR佯谬的一个重要条件。他
普朗克
玻尔
海森堡 矩阵力学
狄拉克
薛定谔 波动力学
德布罗意 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
既然量子力学出现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为什么 最近三十年又变得如此火热呢?
量子力学
信息科学
量子信息
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 交叉学科——量子信息。
量子力学 量子计算
信息科学 量子信息
量子通信
量子因式 量子搜索 分解
量子密码
量子隐性 传态
们指出,要想证明EPR粒子对是否会像爱因斯坦等人所反对的那样运动, 就必须采用延迟决定装置。 • 1959年,波姆和阿晗朗诺夫发现了A-B效应CAharonov-Bohmeffect), A- B效应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就像纠缠态一样,具有非定域性的特点。 • 玻姆否定了定域性,但认为量子纠缠和A-B效应的非定域性的现象是因 为隐变量造成的,例如量子势。(认同隐变量参数理论)
• 反对派倒下了,量子力学赢了, 但EPR现象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效 应,一部分科学家就此探索下 去,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就想到 利用它。
量子技术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C.E.Shannon) 创立了信息论,标志着信息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而发展起来。
经典物理学的统治地位已被量子 物理学取代一样,建立在经典物理学 基础上的经典信息学最终会被建立在 量子力学基础上的新信息学——量子 信息学所取代。而由EPR所引出的“纠 缠态”概念,正是整个量子信息学的 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