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化学加工ppt课件

电化学加工ppt课件

8
4.1.3 电极电位
双电层现象(活泼金属)
活泼金属 Fe__从容液中得到 电子
双电层现象(不活泼金属)
不活泼金属 Cu__把电子交给 溶液中的离子
Fe ++++ ---- ---- ++++
FeCl2 活泼金属 Fe双电层
Cu
金属表层和溶液间形成
一层极薄的“双电层”
---- ++++ ++++ ----
H2 2H+ + 2e 经测定,Zn2+/Zn的标准电极电位是-0.763V。
11
表4-1 一些元素的标准电极电位(25℃)
12
能斯特公式
当离子质量分数改变时,电极电位也随着改变,可用能斯 特(Nemst)公式换算。
U U 0 0.059 lga n
U′---平衡电极电位差(V); U0 ---标准电极电位差(V); n ---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即离子价数; a ---离子有效质量分数。 式中“+”号用于计算金属; “-”号用于计算非金属的电极电位。15电化学极化(发生在阴极)
电流密度增加
阴极电子量增大
电子增加量> 2H + +2e → H2反应中消耗量
电子在阴极表面堆积
12V
--e
i
e
Cu
Cu
阴极电极电位向负移
CuCl2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16
4.1.5 金属的钝化
钝化(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金属阳极的溶 解速度在大电流密度下维持一段时间后反而急剧 下降,成稳定状态不再溶解。
结合加工
电镀 电铸 涂镀
阴极沉积
20
思考
从原理和机理上来分析,电化学加工有无可能发展 成为“纳米级加工”或“原子级加工”技术?
由于电化学加工从机理上看,是通过电极表面逐层地原子或分子的 电子交换,使之在电解液中“阳极溶解”而被去除来实现加工的,可以 控制微量、极薄层“切削”去除。因此,电化学加工有可能发展成为纳 米级加工或原子级的精密、微细加工。但是真的要实现它,从技术上讲 还有相当难度。主要是由于电化学加工的实质是实现选择性阳极溶解或 选择性阴极沉积,只要能把这种溶解或沉积的大小、方向控制到原子级 上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它们的影响因素太多,如温度、成分、浓度、材 料性能、电流、电压等,故综合控制起来还很不容易。
活化方法
机械破坏—电解磨削 物理活化—加热溶液
温度过高,电解液蒸发快,绝缘材料产生膨胀、软化 和损坏
化学活化—通入还原性气体或活性离子Cl-, 使钝化膜中的氧排出
19
4.1.7 电化学加工分类
去除加工
加工方法
电解加工 电解抛光 电解磨削 电解电火花复
合加工
加工原理 阳极溶解
阳极溶解+其他 能量
Cu→Cu+2 + 2e
阴极:还原 沉积
Cu+2 + 2e → Cu
电化学反应
在阴、阳极表面发生得 失电子的化学反应
12V
ie 阳极
阴极
Cu Cl-1CHu+C21u+2+Cu OH-1
CuCl2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4
电化学加工基本原理
电化学加工 利用电化学作用为基础对金属进行加工的方法
lgi
U 钢在NaNO3中的极化曲线
17
4.1.5 金属的钝化
产生原因(两种观点)
1. 成相理论
金属与溶液作用后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的薄膜 (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盐类)使金属失去了原来的 活泼性质,使溶解过程减慢。
2. 吸附理论
在金属表层形成了氧的吸附层
18
4.1.6 活化
活化:
使金属钝化膜破坏的过程
13
4.1.4 电极的极化
两极间无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处于平衡→ 平衡电极电位
两极间有电流通过时: 阳极:电极电位→向正移动 阴极:电极电位→向负移动
极化现象:电流密度增大时,两极电位增大 的现象
阴极
超电位: 极化后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电 位之差
-V
i(电流密度) 阳极 +V
金属浸入其它电解液中也
CuSO4
会产生双电层
不活泼金属 Cu双电层
9
4.1.3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电位
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
之间的电位差
溶液
U Ub Ua
用盐桥的办法测出两种不 同电极间的电位差
标准电极电位:
温度为25℃时,把金属放 在此金属离子的有效质量 分数为1g/L的溶液中,此 金属的电极电位与标准氢 电极的电极电位之差,用 U0来表示。
分散层b 距离 紧密层a
双电层电位分布
U:金属与溶液间的双电层电位差 Ua:双电层中紧密层的电位差 Ub:双电层中分散层的电位差
10
测定Zn2+/Zn的标准电极电位
把锌片放到H+有效质量分数为1g/L的硫酸溶液中,在25℃时持 续地把压强为101.3kPa的纯氢气流通入,使锌电极吸附氢气达 到饱和。在电极表面的H2 和溶液中H+之间有以下平衡:
2
4.1.1 电化学反应
电子导体(金属)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而 形成电流
离子导体(溶液)
溶液中的正负离子移 动而形成电流
12V
ie 阳极
阴极
Cu Cl-1CHu+C21u+2+Cu OH-1
CuCl2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3
4.1.1 电化学反应
电荷迁移: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
阳极:氧化 溶解
4. 电化学加工(ECM)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电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 电解加工 电解抛光 电化学机械加工 电铸技术 涂镀与复合镀 电化学加工新技术
1
4.1 电化学加工原理
4.1.1 电化学反应 4.1.2 电解质溶液 4.1.3 电极电位 4.1.4 电极的极化 4.1.5 钝化现象 4.1.6 活化 4.1.7 电化学加工分类
电位
产生超电位的原因: 浓差极化(在阳极)
电化学极化(在阴极)
14
浓差极化(发生在阳极)
电流密度增加
阳极金属失去电子 速度加快
Cu 2+产生速度> Cu 2+扩散、迁移速度
Cu 2+在阳极堆积 阳极电位值增加 (阳极电位向正移)
12V -- Cu+2 ie
Cu
Cu
CuCl2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仅有一部分电离
——氨(NH3)、醋酸(CH3COOH)
6
离子型晶体NaCl的晶体结构图
组成晶体的粒子不是分子,而是相间排列的正负离子
7
4.1.3 电极电位
金属原子结构:
金属原子都是由内层为带 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组成。 即使没有外接电源,当金属 和它的盐溶液接触时,经常 发生把电子交给溶液中的离 子,或从容液中得到电子。
铜质阳极上有铜原子丢掉电子而成为Cu2+离子进入溶液,溶液中的Cu2+离 子移向阴极,并从阴极上得到电子而沉积到阴极上。
5
4.1.2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水,简称电解液 电解质电离:如,离子型晶体NaCl
NaCl → Na+ + Cl-
强电解质:在水中100%电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