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苏教版选修6)PPT课件
化学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苏教版选修6)PPT课件
2.去极化剂的选择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10ml 的稀硫酸,编号为 甲、 乙、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向甲装置中加入 5ml 3% 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 液,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 液,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用灵敏检流计检测;
二是供电时间短暂,
电池的放电效率低;
三是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
(三)从实验视角看
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
克服了锌极板有大量气泡的现象 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提出课题——用更有说服力的实验 来证实具有实际价值的电池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 发展的基础,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 科重要特征之一,为充分体现化学实 验的功能,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门设置 了“实验化学”这个选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 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4、化学实验的本质就是在有条件控制下 发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 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 。
2、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 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 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3、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科 学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1:原电池
探究电池效率的因素, 放大
电池的电流密度,延长电池的
工作时间。
二、实验基本原理
电池反应 Zn + Cu2+ = Zn2+ + Cu
外电路 检流计 电子迁移 内电路 盐 桥 离子迁移
正极 Cu2+ + 2e- = Cu
负极 Zn - 2e- = Zn2+
CuSO4溶液 ZnSO4溶液
K+迁入 Cl- 迁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绿色 化学、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注意和现 代实验技术发展联系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情操。
本专题研究时要考虑的问题: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几种常 见电池的化学原理。
2、了解电解和电镀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加深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原电池、电解和电镀实验,培养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教材 :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问题与讨论
新教材:
知识预备→课题方案设计→记录 与结论→交流讨论
功能:
1、将各知识性栏目穿插在课题的各部分内容中, 使学生的知识目标和实验技能目标有机地整合 在每一个课题中 。
2、实验已非纯粹的实验,而是一个内涵丰富 的课题,通过对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会在化学 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法:
“原电池实验的探究”是通过不 同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对产生电流的 影响的差异,从中认识到电极和电解 质溶液和去极化剂种类的选择、电极 的表面积、极板之间的距离等对实验 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 观察、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 反应条件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背景材料分析
实验表明: 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与电极的表面积、极板 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等因素有关;无论何种材料 制作的原电池,电池的极化作用都是很强的, 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钝,影响 电池的工作时间,而去极化剂(如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由于有效降低 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铜锌原电池
三、实验操作要点
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3.3cm)和一
块铜片(6cm×3.3cm),两者之间 放一块海绵(厚度2cm),用橡皮筋 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2.5V 0.3A) 和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 50ml蒸馏水的100ml 小烧杯中,组装 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4、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 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该模块又分成二个主题,分别为 “化学实验基础”和“化学实验探究”。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能达 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的化学 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②能根据具体情况 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 和优化。③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 并科学地加以处理。④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 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 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实验化学》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实验化学》模块是6个选修模块其中 之一,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 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 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化学模块教材十分注重引导学生 运用化学原理理解化学实验技术的内涵与 操作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 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得到发展: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 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 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要求: 能根据已知的电池总反应式,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书写电极反应式。
说 明: 电极的极化作用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影响只作一 般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总 2 课时,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和析氢 腐蚀、吸氧腐蚀拟放在第二课时)
(三)从实验视角看
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一是电流微弱,
(一)从现行教材看
课题 1 原电池实验
课题 2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课题1 原电池 课题 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拓展课题 干电池的模拟 实验
教材资料:锌-铜-稀硫酸为材料的原电池。 专题作业:从理论上分析用铝-铜-氢氧化钠为材料, 能否形成原电池。
(二)从学科指导看
基本要求: 通过原电池实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