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升格作文:从“文体不清”到“文体入格”

升格作文:从“文体不清”到“文体入格”

作文升格
从“文体不清”到“文体入格”
——失误议论文“守住神圣的信仰”升格示范
【新题预测】
“信仰”又作“仰信”,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精神的信任与依赖。

360百科指出: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解读的佳例。

面对摆在世人面前的信仰危机,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失误习作】
守住神圣的信仰
你一定还记得书中瓦尔登湖的风景。

在那里,风是那么的轻柔,水是那么的清澈,山是那么的碧绿,眼前的一切,正像一幅画卷,美得让人惊讶,美得让人心醉。

有一天,梭罗到了那里,欣赏到了世间少有的绝景,于是我们看到他轻轻上扬的嘴角。

他不禁感叹:“这便是我需要的生活啊,有了这样的环境,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正是这种环境,让他收获了凡尘千载都难以悟出的哲思。

(议论文的论据,往往只要讲清事实即可。

可关于梭罗的这一素材,变成了一段景物与人物描写,与议论文的文风不相符。


是啊,一个人应当有信仰,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心中的信仰。

人无信仰则躁,在人生一路荆棘一路风雨中,才不至于被灯红酒绿迷惑了眼睛,不至于被纸醉金迷迷乱了心。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权力”和“财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仰,这是国家的危机,民族的危机。

因为这种信仰,社会充斥着欺骗和冷漠,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一堵高墙,每个人都成了自己世界中的国王,飞扬跋扈。

“扶不起”事件引起的道德反思,各类食品问题带来的国民恐慌……在经济腾飞无法带动道德的升华时,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由事例引出的这段议论,语言过于芜杂,
没有鲜明的观点。


读“且放白鹿青崖间”,我看到了太白内心豪迈的信仰;读“安得广厦千万间”,看到了少陵心忧天下的信仰;读“一蓑烟雨任平生”,看到了东坡豁达乐观的信仰……信仰是水,有着生命力,生生不息;人则像鱼,有信仰,才会品味到生命的清泉。

被生活洋流推着行进的人们,也得如此,在奔跑的同时,要学会停下来找回属于自我的理想与追求。

(这段议论,用历史人物为素材,用排比句串起经典诗词,算是本文突出的亮点。


我想起了我们的一堂语文课。

课堂上,老师轻轻地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信仰”,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演讲。

虽然并没有作多少准备,但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我的同桌说:“一直以来,我的信仰是有钱便拥有了一切。

”我的朋友坦率地说:“我一直很少思考这个问题。

”听着听着,我陷入了深思。

是的,我的信仰是什么呢?看着自己脚上穿着的耐克鞋,看着怀里偷偷放着的苹果手机,看着自己穿着的名牌衣服,我发现自己虽然一直都在倡导简单淳朴,却在不经意之间失去了信仰与追求。

老师在讲台上默默地讲着一个个故事,讲着一句句道理,我的内心也悄然有些变化,慢慢红起脸来。

我知道,我也应该像那些伟大人物一样,找到自己的信仰。

(回忆曾经课堂上的画面,内容虽然与“信仰”有关,但材料不典型,且这种记叙性较强的语言,不符合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这时,老师早已离开教室,我的心绪却久久难以平静。

望着窗外的阳光,我的心猛然亮了起来。

我知道,那是一束与信仰有关的亮光。

(议论文结尾,当直接明了地点明主旨。

而这段散文式的抒情,语言看似优美,让文章又平添了一处硬伤。


【失误问诊】
这样的文章,若不细细品读,还以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纵观全文,观点鲜明而突出,段落清晰而合理,语言流畅而精美。

尤其是“且放白鹿青崖间”等众多诗词佳作的引用,让语言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你断然不会想到,这样的议论文
竟然失误了。

而其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文体特征不明。

这种失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以描写代替议论。

在议论文中,虽然也会有描写,但这种描写往往只是为了形象地展示素材的美感。

本文开篇第一段,忽视了议论文语言的这一要求,变成了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由于不符合文体特点,于是再美的文字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以记叙代表议论。

文章倒数第一、二段,记叙的是一次课堂演讲的情景,在这段文字里,有现场气氛的描写,有同学发言的记录,有我自己心理与神态的变化。

这样的材料,不仅不典型,不具备说服力,而且让文章完全变成了记叙文,这算是严重失误。

升格本文时,不妨从两方面作修改。

1.在首尾亮明观点。

议论文的首尾,往往是表达思想观点的关键处,若能用“有黑暗的地方,必定会有光。

那束光,就是信仰”之类的佳句引出,用“信仰是心中的诗,神圣如斯”之类的句子作结,也就鲜明地有了议论文的鲜明特点。

2.对材料进行完善。

对第一则素材,只需要对材料进行简要述说,要重点落在议论之上;第二则素材则可以省去,宜更换成与主旨有关的经典素材,如柳永等人在失败中明白坚守信仰的故事,便较为典型。

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两句名言,文章的效果自然会大相径庭。

【升格佳作】
守住神圣的信仰
站成生命的永恒,全凭信仰。

——题记有黑暗的地方,必定会有光。

那束光,就是信仰。

(开篇用比喻的形式引出论点,笔墨简洁,语言精美,有下笔引人的效果。


梭罗信仰自然,迷恋自然的神韵,便毅然离开了纷扰喧嚣的尘世。

在瓦尔登湖旁,在自制的小木屋内,一壶酒,一竿纶,垂钓满天星河。

他摒弃一切浮华与荣耀,守住了他的世界,守护着自己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静静地生活,静静地思索,生怕打扰了湖上的月,生怕惊起了水面的波。

他如同树一般的坚守,收获
了凡尘千载都难以悟出的哲思。

(同样是写梭罗的故事,对素材的解读极为巧妙。

叙事时语言简洁,议论时扣住了观点,语言不蔓不枝。


这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的话:“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重要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明月。

”这轮明月,正是梭罗一般的信仰,也道出了信仰的重要。

要知道,国家无信仰则亡,民族无信仰则衰,社会无信仰则乱,人无信仰则躁。

(用贾平凹先生的话过渡,不仅自然串起了上下文,也进一步展示了“信仰”的重要。


信仰,让古往今来的无数成功者找到了人生的真正归宿。

读“且放白鹿青崖间”,我看到了太白内心豪迈的信仰;读“安得广厦千万间”,看到了少陵心忧天下的信仰;读“一蓑烟雨任平生”,看到了东坡豁达乐观的信仰……信仰是水,有着永久生命力;人则像鱼,有信仰,才会品味到生命的清泉。

被生活洋流推着行进的人们,也得如此,在奔跑的同时,要学会停下来找回属于自我的理想与追求。

这样,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你也不会被灯红酒绿迷惑了眼,不至于被纸醉金迷迷乱了心。

世人信仰迷失,正是因为繁杂的人间污染了原本纯洁的美好,以致失去了人性最初的光亮。

迷途知返,我们需要的是瓦解心墙,给自己一双慧眼,看清纷扰世间,寻得本真。

想想柳永,曾渴望功名,后来也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经历了沉沦放肆,后来才知“一纶茧缕一轻钩”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作为华夏子孙,学会坚守自己最初的信仰,这股力量将会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文字,先从反面分析世人缺少信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继而引用柳永这一素材,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论据经典,论述有力。

诗词的引用,更让语言充满了理性的善感。


我想说:信仰,是心中的歌,是夜间的梦,是感动与温存。

但愿风再起时,信仰不再因为俗世而奔驰,珍贵岁月中,她是心中的诗,神圣如斯。

浮生如此,人生如斯,信仰之始必与身体一同就于木中。

即便在灵柩,它依旧闪亮着光。

(再
次用比喻句的形式,点明了信仰的重要。

尤其是最后一句,犹如画龙点睛,令文章大为增色。


【升格启示】
两篇文章基本构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取素材也大同小异,效果却是截然不同。

这篇堪称典范的议论文,有两大亮点极为突出。

1.首尾精美,观点鲜明。

下笔点题、卒章明志,是议论文的常用技法。

作者调动优美而理性的笔墨,用“那束光,就是信仰”“她是心中的诗,神圣如斯”之类的句子,将“信仰”之美论述得入木三分。

2.材料新颖,论述合理。

无论是梭罗信仰自然的故事,还是柳永迷途知返的经历,材料均新颖脱俗,叙事简洁明了,论述不偏不倚,紧紧扣住了论点,拥有着一类文的气质与美感。

加上贾平凹先生的名句,文章也就变得格外精彩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