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C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D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地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 D)。
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B )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备课B、布置作业C、课外辅导D、上课9.( C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自我评价法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1.(D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现场教学B、分级授课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 )。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A )较高。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B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D )。
A、效度B、信度过C、难度D、区分度1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7.第一个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孔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18.、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B )。
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19.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20.以下( B )与一堂好课无关。
A、教学目标B、教学设备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2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C )。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2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B )。
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23.某老师把学生回答平均分配12个馒头的多种计算方法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原则。
A、巩固性B、直观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24.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C )。
A、教学规律B、教学规则C、教学原则D、教学细则25.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26.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D )。
A、创造性B、交往性C、多样性D、主动性27.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D )。
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28.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 A )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29.体现测验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的指标是( A )。
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30.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C )。
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3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制D、设计教学法32.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C )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3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34.构成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B )。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35.《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D )A、教学相长原则B、豫时孙摩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藏息相辅原则36.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是(D )。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C、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7.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C )信息。
A、错误率B、通过率C、平均通过率D、平均错误率二、多选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按教学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BCE )。
A、新授课B、技能课C、检查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E、巩固课2.讲授法有( ACE )种方式。
A、讲解B、讲评C、讲演D、讲读E、讲述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ABCDE )。
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标明确D、结构紧凑E、积极性高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ABCDE )。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D、备课E、布置作业5.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BC )。
A、分组教学B、现场教学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E、设计教学6.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BCD )。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E、导向性原则7.考查的方式主要有( ABE )。
A、口头提问B、检查书面作业C、自我评价D、调查法E、书面测验8.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 ABCDE)。
A、教学目的B、教师的业务水平C、学生的特点D、教材特点E、教学时间、设备、条件9.教学活动的构成有:( ABCD )。
A、上课B、作业C、辅导D、成绩评定E、社会实践10.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DE )。
A、“学而时习之”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C、巩固就要死记硬背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11.直观教具可分为 ( AD )。
A、实物直观B、语言直观C、板书直观D、模象直观E、光电直观12.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BCD )。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设计教学法E、复式教学13.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BCDE )。
A、单一课B、讲授讲C、演示课D、练习课E、复习课14.常用的测验种类有( ABCE )。
A、论文式测验B、客观性测验C、问题情境测验D、面试式测验E、标准化测验15.备课要写好的三种计划是( CDE )。
A、远景规划B、近期设计C、学年教学进度计划D、单元计划E、课时计划16.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BCDE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17.谈话法可分为两种即( AD )。
A、复习谈话B、总结谈话C、引导谈话D、启发谈话E、评价谈话18.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 AB )。
A、能力分组B、成绩分组 C作业分组 D、兴趣分组 E、学科分组19.综合课的组成一般包括( ABCD )。
A、组织教学B、复习过渡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课外辅导20.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BCDE )。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E、练习法21.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ABD )。
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B、注意启发C、严格要求D、讲究语言艺术E、做好讨论小结22.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BCE )。
A、写好单元计划B、钻研教材C、了解学生D、写出教案E、设计教法23.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E )。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E、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知识三、填空题1.学生学业评价的调查法一般通过______和______进行。
问卷交谈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与______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年龄知识程度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______ 两种。
模象直观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
讲授法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和 ______五个方面。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6.备课的要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写好三种计划。
做好三方面工作7.教师在备课时所写的三种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______和 ______ 三种计划。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8.教学方法是指_ _ 方法和 _方法。
教师教学生学9.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__、_____、 _、 _ 、。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______ 、______ 、区分度和难度。
信度效度11.常用的记分法有 ______和______两种。
百分制等级制12.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讲授新教材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可以分为和。
单一课综合课15.个别教学制的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
因材施教16.课外辅导的方式主要有和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