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的护理常规
概述
鼓膜外伤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
病因
.1、直接创伤: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
另外,挖耳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也会穿破鼓膜。
其次,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会腐蚀鼓膜,引起穿孔。
2、间接外伤,常见于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如飞机快速下降、炮弹、射击、巨大响声,气浪将鼓膜震破。
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发生穿孔。
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
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3、咽鼓管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发生急性中耳炎。
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出现阻塞感,眩晕、恶心。
鼓膜破裂后,可突感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
爆震伤还可出现眩晕、恶心或混合性聋。
检查可见鼓膜多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可见血迹或血痂。
若有水样液流出,示有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耳漏。
耳聋属传导性或混合性。
诊断检查
.
1.病史①直接原因,病人自己挖耳时不慎刺伤鼓膜;
②间接原因,如别人掌击耳部或爆震损伤;
③颅底外伤可累及鼓膜。
可有耳鸣、耳聋、耳痛、耳道有血、脑外伤者可有眩晕头痛、混合性耳聋、脑脊液耳漏。
2.体检①掌击或爆震的鼓膜损伤,轻重不一,轻者仅鼓膜松弛部及垂骨柄部有充血或出血;重者鼓膜穿孔或听骨链中断,应注意鼓膜穿孔的形状、大小和部位,做音叉和电测听检查,以排除听骨链和耳蜗损伤可能性。
②眩晕者,注意有无自发性眼震。
③瘘管试验。
④有清水样分泌物应测糖除外脑脊液耳漏。
.
3、耳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耳道送入,对耳道鼓膜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耳道、鼓膜凹陷、穿孔等,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继发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或颅内感染等外伤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估摸修补术的相关知识及预防鼓膜外伤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嚓
注意耳痛的程度,外耳道出血的量,有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面瘫及脑脊液耳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2.护理要点
(1)干燥与洁净.:保持耳中干燥与洁净;禁止游泳及注意水渍侵入。
(2)休息.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不要做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给与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饮食,不宜咀嚼硬的食物;。
(4)保暖注意预防感冒,保持鼻腔呼吸通畅;勿用力擤鼻。
(5)预防感染随时更换外耳道口的消毒棉球
(6)药物治疗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观嚓疗效与反应,记录。
(7)心理护理根据原因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使其了解病情,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出院指导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用火材杆、发卡等锐器挖耳
2.外耳道异物或耵聍不要自行强取,应找医生处理
3.慎挖耳朵,用不洁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4.防水入耳,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
5.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6.防止不恰当的擤鼻,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
7.预防耳外伤,遇爆破等情况可用手指阻塞耳道。
8.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9.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耳痛耳鸣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