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 第二个原则是需要知道在惩罚后彼此的 沟通是会有改进的。 • 在惩罚里发泄过心里不满的情绪后,孩 子通常会想紧抱父母表示对他们的爱。 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张开双手,利用 这个机会向子女表达对他们的爱,并解 释惩罚他们的原因。
• 第三个原则是控制事情而不要唠叨多言。 • 当我们看见孩子有所不对的时候,我们 很容易禁不住自己,要告诉他们应该做 什么、但通常都只会弄到我们要大发雷 霆而于事无补。父母唠叨多言,只会使 孩子无法即时服从我们的要求。
• ◇定出清楚、确定的行为准则和要求,避免繁琐、 武断而又令人无所适从的守则。 • ◇当大家紧张或疲倦时,不要莽下绝对的决定;说 “或许…”、“让我想一想……”而不要冲动的说 “不……”。 • ◇要顾及不同孩子的不同之处,从而作适当的判定。 • ◇如果已定出惩罚的方法,要有智慧地执行。 • ◇要分辨管教和惩罚。许多不小心或笨拙的举动只 需经一段时间、多一些提醒就可以改善,但故意的 犯规行为就要即时惩罚。
五、管教的其它原则
• 1.制订优良的行为模式 •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为孩子订 下优良的生活及学习模式。例如:饭前 洗手,饮食定时,待人礼貌,早睡早起、 合理用时、坚持锻炼等。家长应向孩子 解释制订这些规则的原因,并在日常生 活中时时提醒幼儿遵守。
• 2.监督孩子不断地实施 • 重复实施好的行为模式,能帮助孩子自 律、自助,自己解决问题,自动做个好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毫不松懈 地监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不断重复好 行为并将之变为好习惯。
• 二、切忌唠唠叨叨,要简练、深刻 •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 次讲出时,对大脑的刺激最大、产生的印象 最深。但同一内容反复次数太多,就会使大 脑皮层产生某种抑制,自动关闭其接受系统。 所以,家长唠唠叨叨的话只能变成无关痛痒 的废话,有时甚至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成为一种“精神噪音”。
• 许多家庭的另一个情况会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更趋恶化——那就是在家里父母是不同极端的 人。父亲通常是比较不懂同情,很容易用惩罚 解决事情,他将家庭看成逃避外面世界的压力 的地方,他希望家可以让他休息,只要孩子骚 扰他,他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孩子很快学会对 他躲避或疏远。母亲很容易走另一极端以弥补 父亲的粗暴。孩子就被夹在中间,对父亲或母 亲都不能尊重,因为每一方面都削减了另一方 面的权威。
• 孩子尊重孝敬父母不会因为学校的教导 或社会的规范,也不会是因为父母所做 的事情总是对的。他们尊重是因为他们 与父母在工作和玩耍时相处,孩子与父 母有一个相爱、体谅和有意义的关系! • 真诚希望各位父母承担起终生为师的职 责,按照正确的方法教导和管教自己的 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 才能杰出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 ◇要根据行为的动机,而非行为的结果惩罚。说谎 所受的惩罚应比不小心打翻一杯牛奶严重。 • ◇要根据所犯的过错来定惩罚。当众的羞辱或集体 的惩罚通常都收效不大。 • ◇不要在进食时处罚,要促进饭桌间和谐的气氛。 • ◇严厉的惩罚要在你心平气和能自制之时才去执行。 一时冲动的决定通常会令人后悔。 • ◇或是处罚,或是不处罚。不要用惩罚恐吓孩子。 • ◇不要用他们应该享受的事情作惩罚。例如有些父 母会用阅读诗词作为惩罚。 • ◇要少立守则,但已立定的守则要明确执行。
说服教育五忌
• 一、切忌讽刺、挖苦,要以理服人 • 教育孩子必须尊重孩子,既不能听之任之、迁就姑息,更 不能大声训斥、讽刺挖苦。 • 美国人对孩子引导多于训斥。他们对孩子说话多用“我觉 得……”、“我建议……”、“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 等等。而中国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是:“过来站直了! 说木 头疙瘩!”这不叫说服教育 ,而叫“精神虐待。 • 家长要学会“冷处理”,当你着急、生气时不要和孩子说 话,等心情平静了再找孩子谈话就比较理智。千万不要把 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 和焦虑。如果心里有气儿,可以进行一些剧烈的体力活动, 如快步走等,或找朋友、亲人聊天,使自己尽量放松下来, 等心情好一些再与孩子谈话。
• • • •
可以将管教的方法归纳为三类: (1)规限 (2)仿效 (3)诱导
第一种管教的方法是规限
• 这种管教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小学及初 中低年级)尤为重要。家长要将所期望于孩子 的清楚讲解给孩子,孩子会尊重制定守则的父 母。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会尊重父母按守则处 罚他们。规限包括了制定遵守的守则,它也意 味着要执行体罚和停止某些特权。虽然守则很 重要,但也应当小心所谓“令人窒息的爱”, 父母严厉的管教导致孩子长大后应该自己可以 作决定时还倚赖父母所定的规矩是不理智的做 法。这种做法就如“帮助”蝴蝶的幼虫破茧而 出。
第三个管教的方法是诱导
• 这是管教学上最大的秘诀。如果父母相处得好, 彼此相爱相悦;我们会惊讶这分满足感已经流 进子女的生命里。管教如果不是在畅快、慈爱 和乐趣里进行就会失效。父母管教时前后一致 的做法,和其中所表达乐意去帮助孩子的心意, 都比实际管教的方法来得重要。子女感受到了 父母的亲善和慈爱,才会乐意受教。孩子喜欢 笑脸,也对笑脸特别有反应。一致的爱导致一 致的行为。孩子需要知道父母是他们可以倚靠 的。
四、良好管教的五个原则
• 杜博生博士的《管与教》是一本最实 用、能帮助家长的好书。他说:“我 深深地同意,正确地管治孩子需要一 套合情合理的哲学;而这个哲学包括 了五个重要的原则。”
• 第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培育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 这个原则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关系到 父母的自我,而是因为父母子女的关系会成 为子女将来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 • 有尊重才能传承 。孩子一定要学会尊重父母, 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为跟父 母的关系会深深影响日后跟别人相处的态度 (包括学校的老师、执法人员、上司、同事 和共同生活的人 )。
• 3.约束和制止越轨行为 • 对待孩子的越轨和行为,家长必须及时 制止,让他知道自由是有限度的,要以 不扰乱他人为原则。千万不要以孩子还 小、不懂事,认为长大就好了为由放纵 孩子的行为。
• 4.谨慎使用惩罚的方式 • 避免体罚----不要一发脾气就打孩子,本来是想帮助孩子学 习自我控制,但由于控制不住自己,反而给孩子做了一个 坏的榜样。 • 惩罚与错误要有关联----假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便 罚他打扫卫生,这种惩罚与孩子的错误毫无关联,不仅起 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令孩子误以为打扫卫生是不好的事 情,令他对任何一种劳动都产生厌恶情绪。 • 不要累积惩罚----当孩子有不正当的行为表现时,必须当即 让他知道。有些家长将孩子几件错事积累起来进行惩罚, 这种惩罚毫无用处。 • 禁止他做喜欢的事----体罚或大声的责骂都不是最好的方式。 了解孩子喜欢做什么,在事情未发生前对孩子进行提示, 然后和孩子订一个协议,警告孩子如果没有按照所订的规 则去做,便会禁止他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往往会收到良 好的效果。
三、怎样管教孩子
• 1.管教的定义:管教有约束、教导、教育、训 练意思。管教涉及透过“鼓励好行为”、“纠 正不被接纳的行为”和“惩罚”,全面模塑一 个孩子的性格。惩罚是管教的一部分,藉以短 暂地制止一些错误的行为。惩罚坏行为并非自 动地制造出好行为。管教主要以父母有责任诱 导、鼓励和建立孩子的好行为,以取代他们的 坏行为。管教包括“培育”和“制止”两主 面——这是生活所需的两个成分。管教包括了 父母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使孩子学习和成 长,做一个成熟的人。
• 1、能够热切的接纳孩子。没有这个,孩 子对人也不会爱得健康,也不会觉得自 己有价值。 • 2、父母前后一致的作法。意思是说,父 母对待孩子的作法要每日都是一致的。 有些父母对孩子表现得一时爱他、一时 恨他。一个出自时爱时恨的家庭的孩子, 还不如一个出自经常严厉的家庭的孩子。
• 3、给孩子的行为制定一个清楚的限度。 每个家庭对具体的限度可能有不同的看 法,但总要让孩子清楚知道所制定的限 度;父母也要一致地执行所定的限度。 如果没有清楚的限度,孩子就会迷惘和 焦虑。孩子若不懂得在家里遵从所定的 限度,当他要离开家庭进到外面的世界, 就很难在现实世界的规限里生活。
• 2.管教的目的:父母要不断地问自己: “在训练孩子的事情上,我们最终目的 是什么?” • 3.管教的方法: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 应,远比父母管教的方法重要。 •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原则或许对您会有 帮助:
• ◇积极的行动通常比消极的行动更快诱导出我们所 期望的行为。 • ◇多用称赞,少用责备。 • ◇预先看准问题,在未发生冲突之前,先处理问题。 • ◇鼓励而非挑剔。 • ◇在做最后决定之前留心听取解释(先倾听后决定) • ◇要一致而有弹性。 • ◇避免嘲笑、挖苦、讽刺。 • ◇在可能时给与解释,在有需要时要求即时的顺服。
第二种管教的方法是模仿
• 孩子就好像满身是耳、满身是眼、满身是毛孔。 孩子有着强烈的吸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人物 很敏感,且会模仿他们。他们会尽力学像他们 所喜欢和羡慕的人。父母如果想养育有教养的 子女,首先必须以身作则。一点一滴的榜样胜 过千万句的话语!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 要成为子女学习效仿的模范。“孩子是天生的 模仿家。不论父母教他们应有怎样的仪态;他 们总是模仿着父母。”
• ◇有一位老师带来一个大金鱼缸,将它注入水, 当水温到达室内温度时,她就将一些鱼放进金 鱼缸里。但那些鱼的反应很奇怪,它们都挤在 金鱼缸的中央,动也不动似的。数日后,她买 了一些彩色的卵石放在金鱼缸里,她发觉那些 鱼自由自在的在金鱼缸里游来游去。在鱼缸底 的石卵,让鱼看见了本来看不见的水底。同一 道理,孩子如果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规限,也会 觉得没有安全感和没有被爱。孩子要知道他们 的限制才会知道他们的自由。孩子的情绪问题 并不是因为管教太严,而是因为没有管教。孩 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规限。
我们要记住:
•规矩-亲子关系=反抗 • 规矩+亲子关系=响应
【附】管教孩子十三戒
• • • • • • • 1、戒过度保护 2、戒过份宠爱 3、戒拔苗助长 4、戒过份专制 5、戒脸孔严厉 6、戒忽略孩子优点 7、戒忽略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