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汇总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归纳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的制剂,符合:“三小、三效、三定、五方便”的原则。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定:定时、定位、定速(恒速)。

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贮存、运输方便。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称为药物。

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直接应用的成品。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

制剂的生产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中进行,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5、处方药(简称PD)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6、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简称OTC)。

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乙类更安全,消费者选择更有经验和把握的药品。

非处方药有其专有标识,为椭圆形背景下的OTC三个英文字母,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

7、新药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8、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协议处方,医师处方经方、古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

第二节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一、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代产品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常规制剂)特点是:给药次数多,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长效制剂)特点是:作用时间长,减少了服药次数,血药浓度较平稳,克服了普通制剂“峰谷”现象。

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更精确:定时、定位、定速。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属于控释制剂范畴。

针对靶器官或靶组织作用强如:癌细胞、肿瘤细胞。

二、中药剂型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传统剂型:丸、膏、汤、散等。

2、改进剂型(现代剂型):口服液、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

3、新剂型:微丸、脂质体、气雾剂、靶向制剂等第三节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形态分类:将剂型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类型。

2、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

3、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说明各类剂型的特点。

4、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第四节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二、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三、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四、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第五节国家药品标准1、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符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2005版药典简介: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

一部: 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 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三部: 收载生物制品, 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本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 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基本一致;在力争实现“使用安全、疗效可靠、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标准完善”原则的前提下,收载的品种也基本反映了我国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2、(局) 部颁药品标准(一)部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由卫生部药典会编纂并颁布执行,其性质与中国药典相似,亦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作为药物生产、供应、使用、监督等部门检验质量的法定依据。

(二)部颁药品卫生标准(三)国家药品监督局药品标准:如《炮制规范》等。

第六节药品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GMP的实施,确保了制剂生产,管理的规范性。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系指对从事实验研究的规划设计、执行措施、管理监督、记录报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和有关条件提出的法规性文件。

GLP主要应用于药品的安全性实验中。

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CP):个附录。

3条,66章,13)共GCP我国的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共10章,60条。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一、制药卫生的意义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其卫生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与生命的安危。

制药卫生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

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应强化制药卫生的管理,实施《GMP》的具体要求。

药剂卫生主要论述药剂微生物学方面的要求及达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药剂不仅要具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必须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㈠致病菌中药制剂不得检出致病菌(个/g/ml)口服药品: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杆菌;外用药品: 不得检出铜绿甲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深部组织、阴道、创伤、溃疡、止血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㈡细菌、霉菌、酵母菌不同的剂型和给药方式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

㈢活螨用于口服、创伤、黏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三、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㈠原、辅料和包装的选择与处理㈡生产过程与贮藏过程的控制1.环境卫生和空气的净化2.制药设备和用具的处理3.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一、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㈠生产厂区的环境㈡厂区的合理布局㈢厂房设计和设施装备要求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1.含义:空气洁净技术是指以创造净化空气为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的总称。

2 、洁净室的卫生与等级标准(参下表)微生物最大允许数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洁净度级别浮游菌/立方米≥5um 沉降菌/皿≥0.5 um5 500 3 01100 级350000 2000 100 310000 级1000 5 20000 500000 3 级10000010500000 60000 1000 15300000 级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一、概述1 、定义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和芽胞的技术。

灭菌是制剂生产中的主要过程,对于注射剂尤为重要。

2 、相关名词灭菌: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使之完全无菌;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为传染源;抑菌:抑制微生物繁殖体的生长及繁殖;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菌: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3 、药剂学对灭菌法的选择原则不仅要达到完全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目的,而且要保证药剂中药物的稳定性。

二、F与Fo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F值与Fo值问题的提出:①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的温度,不是灭菌物体内的温度;②现行的无菌检验法存在局限性,难以检出微量的微生物。

由于F 、Fo值能随产品温度(T)变化而呈指数的变化,故温度即使很小的差别也对F 、Fo 值产生显著的影响。

故F 、Fo值的设置,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

1. 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90%所需的时间;即降低微生物一个对数值(如log100降低到log10)所需的时间。

2. Z值: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要提高的温度。

3. F值: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干热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以分为单位。

4. 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整个灭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温度)、Z值为10℃所产生的湿热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即将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效力。

F0= t 10(T-121)/Z在热压灭菌过程中,只要记录被灭菌物品的T、t,即可用上计算出F0值。

Fo值的意义:Fo值作为灭菌参数,对于灭菌过程的设计及验证灭菌效果有重要作用,它将温度与时间对灭菌的效果统一在Fo值中,可确保灭菌效果。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一般规定:Fo值≥8.0min,为增加安全系数,实际控制时应增加50%,以Fo≥12min为宜。

影响F0值的因素:①容器大小、形状及热的穿透性等。

②灭菌产品溶液的性质、填充量等。

③容器在灭菌器中的数量及分布等。

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技术.灭菌法分类1.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灭菌法包括:气体灭菌法浸泡与表面消毒法无菌操作法常用的物理灭菌法适用范围归纳如下表:2.湿热灭菌法: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水蒸气穿透力强,易使微生物中蛋白质凝固变性。

(1)热压灭菌法定义: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死(灭)细菌的方法。

应用:耐热制品、注射器具、敷料等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②药物与介质的性质:注射液若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对微生物可能有一种保护作用,能增强其抗热性。

③蒸汽的性质:蒸气有饱和、湿饱和、过热三种,应采用饱和蒸汽④灭菌时间一般注射剂流通蒸汽100℃,30分3.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使用化学药品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气体灭菌法是通过使用能行成气体或蒸汽的化学药品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2.甲醛蒸汽熏蒸灭菌法3.其他蒸汽熏蒸灭菌法(2)浸泡与表面消毒法本法是以化学药品作为消毒剂,配成有效浓度的液体,采用喷雾、涂沫或浸泡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的有:①醇类②酚类③表面活性剂④氧化剂⑤其他(3)化学灭菌法常用品种及适用范围:(如下表)4.滤过除菌法(注射剂中讲述)5、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法:是指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本法制备的注射剂,大多要加入抑菌剂。

适用于:热敏药物或不宜采用其他方法灭菌的无菌制剂的制备(注射剂、眼用制剂、海绵剂和创伤制剂及生物技术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