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基础教学来源:| 作者:可乐| 2007-08-01 | 收藏推荐投稿分类潮州话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的闽南语之分支。
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潮州话究竟是语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论。
然而,纯粹以语言学角度而言,潮州话以至整个闽南语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为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根据Glossika[2],潮州话与厦门方言互通程度为50.4%,与普通话为46.1%,与粤语则为43.5%。
但是,潮州话却能与一些闽南语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闽台片,可能是因为位于邻近地区。
潮州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方言兼具两者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等。
而且,潮州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有显著差别。
潮州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
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纵然如此,彼此还算能基本沟通,潮闽人都能快速融入对方的语系里。
根据相似程度,潮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潮州类,包括汕头市(澄海、南澳)、潮州市(饶平)、揭阳市(揭西)。
潮普类,包括汕头潮阳、揭阳普宁和惠来。
陆海丰类,包括汕尾市(陆丰和海丰)。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韩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陆海丰区域语调。
历史和地理现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
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的使用地区包括潮州和汕头,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其他地区包括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南澳、陆丰、海丰、汕尾、惠东和揭西。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陆丰、海丰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州话。
其中,很多潮汕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
潮汕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
一些潮汕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汕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
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
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
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普通话潮汕地区的小童,早在幼稚园学习普通话。
在进小学念书前,潮州话仍是主要教学语言,之后则只采用普通话。
虽然当地学生仍以潮州话沟通。
当地人大多都能明白普通话,不过年轻人对其理解一般;年长人士则不说普通话,因为以往学校以潮州话为教学语言。
潮州话母语使用者认为普通话的轻声最难掌握。
另外,潮州话失去了齿龈鼻音[-n]的韵尾,故此潮州话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话的该韵尾(声母n)读成软腭鼻音[-ŋ]。
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卷舌音。
例如:闭前圆唇元音[y]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i];将普通话的清唇齿擦音[f]读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和[z]。
客家话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北方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一些人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话。
潮汕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地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
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受到香港电视剧和广州对广东省的影响,很多年轻潮汕人即使不懂得说,也能够明白粤语。
非汉语语言潮州话早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后来,很多潮汕人移居到东南亚,故此泰语、高棉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都影响潮州话在东南亚的发展。
语音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
除了韵腹和声调,其他音节的元素都并非必要。
故此,韵腹只要配合声调,就可以自成音节。
以下分析列出罗马拼音、国际音标([ ]中者)和例字。
声母正如其他闽南语方言,潮州话是少数拥有浊阻碍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汉语方言。
然而,潮州话与吴语和湘语不同,其浊塞音和擦音并非源自中古汉语的浊阻碍音,而是来自其鼻音。
故此,浊塞音[b]和[g]其实分别是前鼻化辅音[mb]和[ŋg]。
在早期的潮州话,浊齿龈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现时仍在一些方言出现。
潮州话和其他闽南语分支,都是少数保留中古汉语浊塞音的汉语方言。
潮州话特色之一,就是没有唇齿音。
除了喉塞音,所有下列图表列出的辅音都可以用作声母。
喉塞音只作入声韵尾之一,以h表示。
然而,有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也就是零声母。
潮州话声母共十八个,包括零声母。
潮州话声母双唇音齿龈音软腭音喉音鼻音m [m]毛n [n]娜ng [ŋ]俄塞音浊音bh [b]无gh [g]鹅清音(不送气) b [p]波 d [t]多g [k]哥清音(送气)p [pʰ]颇t [tʰ]胎k [kʰ]戈擦音s [s]思h [h]何塞擦音浊音r [dz]而清音(不送气)z [ts]之清音(送气) c [tsʰ]徐边通音l [l]罗四呼当中,潮州话有开口、齐齿和合口呼,故此韵头(介音)有[i]和[u],但并没有撮口呼。
韵腹是唯一必须存在的音节元素,故此也是音节最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节辅音。
潮州话并没有韵尾[n],下列拼音中以n为尾缀的韵母其实表示鼻化韵。
元音韵腹有四个,分别是[a]、[o]、[e]和[ɯ]。
绝大部份音节以元音为韵腹,但有一些音节不含元音,而是成节辅音双唇鼻音[m]和软腭鼻音[ŋ]。
韵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实际上也可说是塞音,因为软颚降低,让空气通过鼻腔),但是并非必要。
元音韵尾共三个,分别是[i]、[o]和[u]。
辅音韵尾共五个,包括塞音[ʔ]、[p]和[k],以及鼻音[m]和[ŋ]。
根据潮州话拼音方案[3],潮州话韵母共五十九个,如下:a an am ang ah ab ag[a] [ã] [am] [aŋ] [a?] [ap] [ak]啊三庵双鸭盒恶e eng eg[ə] [əŋ] [ək]余恩吃êên êng êh êg[ε] [ε][εŋ] [ε?] [εk]哑柄英扼亿i in im ing ih ib ig[i] [ĩ] [im] [iŋ] [i?] [ip] [ik]衣圆音因铁立逸o ong oh og[o] [oŋ] [o?] [ok]卧公鹤握u ung uh ug[u] [uŋ] [u?] [uk]羽温吸熨ai ain[ai] [ãĩ]哀爱ao aon aoh[au] [ãũ] [au?]欧好乐ia ian iang iah iag [ia] [ĩã] [iaŋ] [ia?] [iak] 野影央益跃iem ieb[iəm] [iəp]盐压iêiên iêng iêh iêg [iε] [iε][iεŋ] [iε?] [iεk] 腰样见约列iong iog[ioŋ] [iok]容育iou ioun iouh[iou] [ĩõũ] [iou?]妖哳iu iun iuh[iu] [ĩũ] [iu?]优幼oi oin oih[oi] [õĩ] [oi?]鞋闲狭ou oun[ou] [õũ]乌虎ua uan uang uah uag [ua] [ũã] [uaŋ] [ua?] [uak]蛙安王活获uai uain[uai] [ũãĩ]歪檨uêuên uêng uêh uêg[uε] [ũε][uεŋ] [uε?] [uεk]锅关弯划越ui uin[ui] [ũĩ]威畏因为语音转变,潮州话韵母有所增减,蓝色者是并未在方案韵母表出现的韵母;括号中之韵母和例字并未在上述方案出现;方括号中之例字有辅音声母,在此只取其韵。
加上方案没有收录的韵母,潮州话韵母共七十五个。
辅音音节共三个,并未在上述方案声调潮州话跟其他汉语方言一样,是声调语言。
它有八个声调,并有丰富的变调。
调值之数字是指声调轮廓,1为最低,5为最高,拼音中的声调以1至8表示: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调值33 53 213 2 55 35 11 5调型中平高降降升低入高平高升低平高入例子(文读音)分粉训忽云混份佛拼音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变调两个字(或字词)连读时,前面的字要变调,后面的字不变调,而此变调的规律是固定的。
如果两个以上的字连读,则只有最后的字不变调,情况如下:前字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前字声调数字 1 2 3 4 5 6 7 8后字声调数字 1 6 2或5 8 7 7 7 4由此可见,变调的规律就是:阴平(1)和阳去(7)不变调;阴入(4)和阳入(8)互换;阴去(3)变成阴上(2)或阳平(5);阴上变成阳上(6);而阳平和阳上都变成阳去。
文白异读潮州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几乎可以各成系统,如“非”、“敷”、“奉”母字,其辅音文读为[h],白读为[p]或[pʰ];“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tsʰ],白读为[t]、[tʰ]等等。
文法潮州话文法与南方汉语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话和粤语。
潮州话语句一般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有时配合小词就可变为主宾谓结构。
人称代词潮州话的人称代词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没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称,伊人[i1 naŋ5]指第三人称“他们”等。
闽南语系正如一些北方方言,“我们”一词分为包括性和排除性。
如果听话者都包括在内,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词“俺”[naŋ],否则就用“阮”[ŋ]。
其他如粤语和客家话的南方方言并没有如此区别。
单数众数第一人称我ua2 我包括性俺naŋ2 咱们排除性阮ŋ2 我们第二人称汝lɤ2 你恁niŋ2 你们第三人称伊i1 他/她/它伊人i1 naŋ5 他们/她们/它们所有格代词潮州话不区分所有格代词和所有格形容词。
一般规则是人称代词加上“个”,便组成所有格代词或形容词,概说如下:单数众数第一人称我个ua2 kai7我的俺个naŋ2 kai7咱们的阮个ŋ2 kai7我们的第二人称汝个lɤ2 kai7你的恁个niŋ2 kai7你们的第三人称伊个i1 kai7他的/她的/它的伊人个i1 naŋ5 kai7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例句:本书是我个[puŋ2 tsɤ1 si6 ua2 kai7]:这本书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