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0-11-16T11:33:15.5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吴赓
[导读] 从全国看来,影视教育的最大扩招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专业评估准入制度。

吴赓(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影视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它的昌盛和时代发展、文化潮流与社会经济进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文就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影视教育业发展探讨
1 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新世纪的艺术教育范围远比过去扩大,电影艺术教育,电视艺术与广告、传播教育,乃至新媒体、网络传媒的教育也登堂入室,成为艺术教育的新鲜内容。

当今世界,新型影视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以及传播的绝对优势而引人瞩目,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对开拓广泛的经济市场有益,而且对加大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形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反过来分析,那些不良的影视对人们的误导影响也决不可小视。

所以,人们深切感受到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对影视创作的不良倾向的纠正要和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影视教育相结合。

2 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发展阶段
2.1 专业化小众精英培养阶段。

这一时期是建国以后很长时期照搬苏式模式所造就的少量专业性、技术分工性明确的专业艺术院校所承担的影视艺术培养,即便在后来有所增长的少量院系设置中,依然为此模式的精英人才培养所折服而仿效,甚至影响到后来兴盛时期的培养模式。

2.2 大规模各级各类学校泛艺术传播培养的大众培养阶段。

这个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10年以来各路诸侯蜂拥而起的时期,在国内众多各式各样的高校内高调设立影视艺术学科专业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大众化实用培养、便捷利用现有学科扩展,甚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阶段。

3 我国影视教育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对“通才”和“专才”的思考。

我们是不是可以辨正的来看待,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通才”教育如果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话,那么我们本来综合性就不强的专业院校应该怎么办?
3.2 对于技能性训练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

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学生不适应传媒的需要,一个程度上是理念和意识的局限,另一个局限是实践的大量缺乏和技能上的不能更新。

3.3 从全国看来,影视教育的最大扩招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专业评估准入制度。

放眼国内院校无论是什么样的院校都可以设置此类的影视教育专业。

在体制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师资上也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应有的水平。

3.4 电影业大规模国际化合作,以及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于影视人才的需求要求显然差别很大,传统教育如何适应这一趋向,如何培养对应的国际化创造推广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4 我国影视教育业在加入WTO后如何发展
4.1 加入WTO对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影视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等提出新的挑战,而影视教育业将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另一焦点。

为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柏杰等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他们认为,加入WTO 对我国影视教育业的影响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入学看,一方面外国机构会利用WTO的条款到国内单独办学或合作办学,另一方面外国大学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外国求学,造成大量人才外流。

二是从人才培养来看,将对国内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提出新的挑战。

三是从分配看,加入WTO将造成大量跨国影视公司进入中国,人才的流向会发生改变,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偏向跨国影视公司。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①大力开展社区影视教育,鼓励地方积极加入影视教育业、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支持引进国外高质量影视大学与国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的先进影视知识和影视经验;③继续加大国内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兴办民营影视教育机构,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师待遇和办学条件,提高影视教学质量和影视教育产业的竞争力;④鼓励“走出去”,将我们的影视大学办到国外去,开辟影视教育的国际市场。

4.2 加快我国影视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几项对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除了带给世界经济新的繁荣和发展机遇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影视教育逐步向国际化迈进。

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快我国影视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几项对策:一是要树立影视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应认识到影视教育的国际化是抵挡不住的国际潮流;二是要确立影视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三是要构建影视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对传统的影视教育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四是要加强影视教育教育国际化的交流;五是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外国师资、教材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各类合格影视人才服务。

4.3 影视教育业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21世纪刚刚过去十年,影视教育业为继续适应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影视教育。

一是要确立新的影视教育目标。

不仅在于传播影视知识,更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在于培育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要确立影视教育的社会价值观,包括继承、传播和发展影视知识、培育和发展社会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适应民主文明社会的科学基础,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共同理念和最为宝贵的智力资源等。

三是在改革影视教育的内容、方法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建设影视教育完善合理的内容发展机制和社会发展机制,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与体制;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影视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通道;建立来自立法、行政、影视团体和社会舆论对影视教育公正评价、反馈的机制;在法律规范下扩大我国影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建设影视教育网络、影视教育数据库,发展远程影视教育;大力促进大学、国家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合。

4.4 要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这一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影视知识观和影视教育观,影视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求影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应把影视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获取影视知识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的手段,使影视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二是学科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关系。

单靠一门学科设计机器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构建综合的影视知识结构和影视能力结构,既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

三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影视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四是硬件设施与学术环境的关系。

提高影视教学质量和影视学术研究水平,仅有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是不够的;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影视学术环境,使人的创造力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

五是就业和创业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总之,我国的影视教育业已经走到了全面发展、重点扶持、分类设计、行规确立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进一步寻找规律,推动中国影视教育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立志.“入世”与高等职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2]欧阳正华.《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史》[J].教育出版社,2001.
[3]俞志达.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