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章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
原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 ②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不可再分,不
能变成其他微粒 分子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例4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大小不同 B 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 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 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及核 内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容纳的电子数
举例:NaCl的形成
为什么钠原子与氯原子接触时会形成钠离 子和氯离子,进而形成氯化钠呢?
四、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 原子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② 原子团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子很小
例3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水与冰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混
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普通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
例5 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 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 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0 B 、34 C 、44 D、78
(5)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Kg)X1/12]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以及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 (多种物质)
单质 (同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 化合物 (多种元素)
稀有气体、铜、铁、金刚石、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4)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 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原子一般(不是所有)由核内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 ①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空隙越大;压强越大,空隙越小。
例2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操作或现象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物体的热胀冷缩 湿衣服晾干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特性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分子是运动的
例1 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 L大豆与1 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二、分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 化碳分子构成,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所以它们具有不同 的化学性质。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2)原子的基本性质
✓具有与分子相似的基本性质
微粒
分子
不同点 联系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分为原子,原子重
表示2个镁离子
例7 下列关于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都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化成离子,离子不可以转化成原子 D、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一、元素
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及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区别 联系
①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①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 用于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 ② 用于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一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
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元素的个体,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1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其他
三、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地壳:氧、硅、铝、铁、钙,氧元素几乎占地壳中各元素总含量的一半 海洋:氧、氢、氯、钠、镁,其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约占总量的96.5% 人体:水占体重的70%左右,氧、碳、氢、氮、钙、磷等 太阳: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含有碳、氮、氧和多种金属元素。 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钙:骨质疏松、畸形、易患佝偻病;钙吸收过量:白内障、动脉硬化 缺锌: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侏儒症 缺钴、铁:贫血 缺碘(碘过量):甲状腺疾病 微量硒可以防癌;过量硒则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明确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化学符号
例6 已知一个二氧化硫(SO2)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三氧化硫 (S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 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 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微粒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快。
举例
(2)微粒之间有间隙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 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
一般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在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