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选修1: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DNA的粗提取 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1: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DNA的粗提取 教案

教学设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教材分析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一书中专题五第1节内容。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巩固课本中有关DNA的理论知识。

而DNA属于分子水平,学生对他的认识不是很直观,因此让学生亲自从细胞中提取和鉴定DNA,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7)班
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生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不能很好地
利用文字、图标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DNA鉴定”等名词,通过影视剧等多媒体了解
DNA的用途较多,这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3.学生对DNA并没有实物感知,教学中一直是抽象概念或模型,这对吸引
学生兴趣参与课堂有帮助。

4.授课班级为普通理科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但经过磨合,小
组合作能力突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概述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3)学习DNA的粗提取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了
解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DNA的粗提取的实验过程的设计及操作,锻炼
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粗提取的DNA的除杂。

教学资源1.板书
2.教学PPT等多媒体设备
3.教材
4.视频:甘肃白银事件
5.导学案
授课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1.【导入】:
借新闻事件“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
案”,引出影视剧当中犯罪嫌疑人的确定:
DNA比对技术。

抛出问题:
DNA是什么样的?
DNA的提取技术是整个基因工程技术基
础。

基本上,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分子生
物学实验,大到被称为“人类阿波罗计划”
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小到今天已经被我们熟
知的亲子鉴定,DNA提取技术都是其中基础
的基础。

而其他诸如RNA的提取,质粒的提
取等实验,都可以说是参考这一技术改进,
或者重新设计出来的。

2.【解读】学习目标
1) 通过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
行粗提取,了解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2)概述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3)通过对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的设计及
操作,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粗提取的DNA的除杂。

3.【反馈】导学案
PPT展示部分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
小组得分表的展示。

4. 实验思路
提出实验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设计实验。

学生观看新闻事件的录像。

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给
出答案。

学生倾听。

学生齐读。

教师解析,学生听讲。

(学
习更具有目标性)
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听
课更有指向性。

学生思考问题。

5.DNA的特性
1)DNA的溶解性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4)DNA的鉴定
6.【合作探究】课堂探究
结合导学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1. 实验材料的选取: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更适合提取DNA?
探究二: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1)动物细胞如何破碎?其原理是?2)破碎植物细胞时,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是?3)此步骤获得的滤液可能含有哪些成分?
探究三: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1)滤液中的杂质主要是?2)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3)以上三个方案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DNA的析出与鉴定:
1)DNA滤液与__________________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析出的_________丝状物就是DNA。

2)如何鉴定DNA分子?应注意什么?
7.实验操作
以鸡血为例,梳理一遍DNA的粗提取。

8.实验小结
根据实验过程,小结该实验中的几次添加不同物质以除去DNA中的杂质,尤其是NaCl的使用。

9.实验展示
图片展示以香蕉和洋葱为材料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最终提取出来的DNA。

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教师请学生讲解DNA的特性,学生自我补充。

学生分小组讨论,PPT展示的各种实验材料,哪种更适合,并最终总结出选材的原则。

学生分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根据教材以及预先的学习,学生尝试回答实验除杂的方法及原理。

并学会比较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时,实验原理的异同点。

学生根据DNA的特性,解答相关问题。

学生整理实验过程。

学生回忆整理,并记忆相关重点知识。

学生观察图片,对DNA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

10.当堂小练
当堂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1.小结
学科班长对本节课知识小结,以及小组表现评价。

12.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的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并进行组间互评。

学生倾听。

学生回家作业。

教学反思1.本节课知识内容在必修部分的学习已经完成,但学生对DNA没有很具象
的认识,学生无法想象,在抽象思维具象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2.将抽象思维具象化,学生的认知建立也会更加容易,且记忆曲线的保持更
持久。

3.导学案的使用,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参与度高,而且还能将
两大遗传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难点进行突破,一举多得。

5.教师作为引导者,适时抛出话题或者讨论,让学生合作讨论,不能完全放
任课堂不管。

6.教师板书还应该更加规范化、精炼化,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把黑板当做
草稿纸。

板书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不能忽视。

板书
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DNA的特性
1. 溶解性:0.14mol/NaCl
2. 不溶于酒精
3. 耐高温、洗涤剂
4. DNA + 二苯胺蓝色
二、实验设计
1. 选材
2. 释放DNA
3. 除杂(盐析法)
4. 鉴定
沸水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