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学习总结
放弃的追求,就产生了一种恒久的耐心。耐心是基于爱心
之上的,没有耐心是因为心中不爱,或爱之不深。
首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
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是一样的,作为老师,要教育好学生,
必须要先进入他们的世界,跟随着他们的方向,关注他,
观察他,给他们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 和她交流沟通。 其次,对学生的爱,从尊重开始。 故事中的马语者,他的驯马方式丝毫没有强制,没有野蛮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三、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
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
式,从整体上看,是教师在长期教学
实践中的经验凝结和独特的创造。
教学特色的基本特征: 1)教师在具有一般教师共有的教学水平、教 学能力的基础上,有着于众不同的个性,从 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 风格。 2)是指教师有很高的教学质量。他的课很受 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教师,同 时,在教育教学的某人方面体现很高的或处 于领先的水准。
Boy朝马群狂奔而去,Monty非常失落,他在那个地方一
直等到天黑也没能等来他的爱马。第二天,Monty一家都 在焦急的等待着这匹马的归来,因为,Monty一家就要搬
到别的牧场去了。就在他们准备动身的前一刻,这匹马朝
着Monty狂奔而来。
从Monty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将野 马训练成良马为人所用,就在于他对马的爱、尊重、理解
吊”,再狂妄的野马,经过人们一个月的残酷折磨也会折
服的。但是Monty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他要用人道的方法
训练马匹。他通过仔细观察马的行踪、行为,观察母马对
小马的惩罚方法(将小马推出马群,让小马孤零零地站在 马群外,好似反思,过些时间再将小马请进来,和小马进
行交流沟通,而这时的小马是格外的乖),提出完全不必
在Monty 62岁高龄的时候配合英国BBS电视台联合录制
了他三天驯服野马的过程:首先,在一群野马中挑选一匹
野马,并请助手们帮忙将选中的马和马群分开。我们能够
看到的是野马的桀骜不驯,在草原上发狂的奔跑,谁也不
知这匹野马将要奔向何方!而62岁高龄的Monty在24小 时内不停地追赶野马,让野马尽情地奔跑,宣泄自己离群 的痛苦,发泄自己不愿为人所用的情绪。在第一个24小 时中,Monty唯一的动作就是追赶,没有任何语言;尔后
我是榜样,我无与伦比,我很热情,我很可爱,我很重要,
一次载入史册的交流
Monty Roberts:一位真正的马语者
Monty的父亲是美国西部农场的驯马者,他从小生活在牧
场里,每天与奔驰的骏马生活在一起,三岁就获得了八岁
孩子组的赛马冠军。生活在牧场的他,从小就要接受父亲 的训练——驯马。父辈们的驯马方式是“捆、绑、打、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
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
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 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 第三个体现,就是在语言上。
形成自己的风格: 首先必须学会发现。 另外,就是要创造。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
用如此惨烈的不人道的手段驯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
式”使马服从人们的意志。
大人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驯马,而小Monty只用了一天就
驯好了马。当他兴致勃勃告诉父亲并演示给父亲的时候,
却招来了父亲的毒打。因为父亲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
能改变他一生为之骄傲的驯马技术,这种挑战他不能容忍。 Monty的坚持没能换来父亲的理解,相反父亲与他断绝了 关系,终身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但他却向世人证实了 “心服”胜于“折服”这一应用于“动物”身上的训导理 论。
TRY哲学=尝试+努力=成功
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
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然而当代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
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第一步,正视现实。 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
第三步,解决方法。
静心思,躬身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吴亚平教授 徐阿根校长
《课程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 《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
胡东芳教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 王涛教授 《师生沟通的艺术》
王斌华教授
《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吴亚萍教授
一、课堂导入不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死亡。
3x+4y=5 y=? x=1 x=4 3x+4y=5 y=? x-3y=1 y=2-3x 导入封闭 学生认识单一 3x+y=2 3x+4y=5 y=?
情商(EQ):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 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 中的重要指标。 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 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 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
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
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
自尽。该事件在当时曾震惊中
美两国,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
国教育弊端的讨论
卢刚生于北京市普通工人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
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
交流计划选拔,1985年本科毕业后以交换学生身
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物 理与天文学系。1991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导师是本系教授克里斯托弗· 戈尔咨(Christoph K. Goertz)。毕业时未能获得最佳论文奖,而是 由山林华获得,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最终酿成 悲惨血案。
“Marva数十年生活贫困,然而她努力平衡学校开支,因
为很多学生都缴不起学费。这些日子还是熬过去了。
1979年,情况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CBS《60分钟》栏
目的制片人得知了Marva的故事之后,制作了15分钟的节
目,她一夜成名,1980年,美国新当选的总统里根打电 话给Marva请她做教育部长,但Marva拒绝了他的邀请, 她说,我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八年过去了,新当选的 总统老布什再次打电话请她做教育部长,她再一次拒绝。 1995年,一位慈善家捐赠了数千万美元给Marva,现在 全国都有Marva的学校,今天Marva的学生有政治家,著
3x+4y=5
y=? x=
学生思维定式, 思维不灵活
课堂导入不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死亡。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 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
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
Marva在学校里教一年级到四年级,慢慢地,事情真得如 她所说的那样有了改观,她的学生,那些认为“不可教” 的学生,到了四年级就可以读爱默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了, 十岁的学生就可以做高中的数学。”但是有人嫉妒并恶语 中伤她。Marva便离开了这所学校,开办了自己的家庭学 校。给学生上课就在她家的厨房里,一开始只有四个学生, 其中两个是她自己的孩子,渐渐地更多的学生来到了她的 家,来的学生很多都是从公立学校退学的,还有很多街头 的小混混,学生越来越多,她就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做教室, 冬天寒冷无比,夏天酷热难耐,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 高。奇迹在Marva的学生身上发生了,Marva所有的学生 从小学一直上到高中毕业,接着,所有的学生,注意,是 所有的学生都上了大学,然后大学毕业,没错,就是那些
来疲劳。”
正确的导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
◊ “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
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 “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 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
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
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
提。
胡 东 芳
做个会搞研究的教师
“研究需要横切苹果,研究需要解决真伪问题。” 正视学校教科研常见的四个问题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 证 “巧练内功:把握初稿研究的五大秘诀”——学会“骄 傲”、学会“抄”、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小题大做、 学会创新。
与服从。他对马儿的爱是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
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 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想想,我们的 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的强制与服从。是不是和孩子是平等 的关系?是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不是真正
卢刚事件:1991年11月1日就 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 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 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 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
王涛博士
二、培养怎样的生命:
幸福而造就的生命? 痛苦而毁灭的生命?
Marva Collins (生于1936年) 美国传奇的黑人 教育学家
Marva一开始在公司做秘书,工作干得还不错,但有 一天,她觉得这工作不适合她,而她发现自己对教书很有 热情,她想成为学校里的一名教师,于是她上夜校,几年 后,她拿到了教师证书。” Marva去了芝加哥的一所公立学校,那个城市的青少 年犯罪非常严重,很多青少年吸毒,并加入街头帮派,学 生厌恶学习,厌恶学校。在上课第一天,她对学生们说: “我们好好树立自己的信念。”她不厌其烦地传达着这一 信息。她坚持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你能成功,自己承 担自己的责任,别再埋怨,成功与否全在你。她不厌其烦 地传达着这些积极的信息。同时她对学生满怀期待,把目 光放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上,并加以培养。奇迹就这样发 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