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尚程序正义

崇尚程序正义

(3)在学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理解程序正义的力量,它能确保司法制度的公证,是司法国家的标志,是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助推器;程序法得到严格遵守,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用PPT出示)
板书:程序正义的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可以有力地保障人权、可以促使实体结果为人们所接受,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
2.程序不正义的危害。
案例探究:执法有错。
(1)用PPT出示案例:2003年4月12日晚8时许,陕西白水县公安局杜康派出所的4名警察突然来到中学生马某家,要将她父亲带走,她要求警察出示证件,但对方并未出示任何证件,还说“小孩子,没你的事,一边去”。她不依不饶,警察竟对她拳打脚踢,随后又给她戴上手铐,拉进警车,闻讯赶来的村民气愤不过,围住警车不让走。马某乘机躲了起来。最后,警察只得开车离去。问题:警察执法有错吗?其危害有哪些?
第二目:程序正义的力量。
教学内容:
程序正义的作用。
案例探究:米兰达规则。
(1)先请一位学生朗读教材P84活动框中的文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辩论,弄懂PPT出示的问题:米兰达规则为什么会成为一项刑事诉讼规则?它到底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项规则是利大还是弊大?
(2)补充介绍“米兰达规则的由来和价值”。
(三)第三目:程序正义的实现。
教学内容
实现程序正义的标准。
1.案例探究:打架。
(1)请一学生叙述教材P85“打架”案例,其他学生围绕“你认为处分旭澄在程序上正确吗?”和“怎么样的程序才能保证公平处理此事?”谈看法,体会实现程序正义的条件有哪些。
(2)在各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表扬回答中的亮点,归纳指出:不正确;做出处分的一方与本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有着密切关系;处分是由学校单方面做出的,被处分者无从参加;需按照程序正义的标准来处理此事。(PPT出示)
2.“链接”解读:回避制度。
(1)请一学生介绍教材P86的“链接”内容,引导其他学生阅读教材P85~86的正文,讨论、回答“实现程序正义的标准有哪些?回避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实现正义程序的标准:裁判者保持中立,当事人充分参与,裁判过程尽量公开,当事人对等;回避制度的意义:有利于防止办案人员先入为主或徇私舞弊,保证其客观、公正地处理刑事案件;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思想顾虑,促进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PPT出示)
板书:程序正义的实现、裁判者保持中立、当事人充分参与、裁判过程尽量公开、当事人对等。
四、课堂小结
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出示PPT,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程序正义的作用,强化司法公正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
材料分析:
高考监考实行回避制度
某市规定:高中三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得聘为监考员,凡有直系亲属参加今年高考者,都来自须回避,不主动报告者按违纪处理。
三、讲授新课
第一目:认识程序正义
教学内容
1.程序正义的含义。
案例探究:铡美案。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回答PPT出示问题: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本案应该由包公亲自审理吗?你认为本案的审理合乎正义吗?为什么?
(2)表扬各小组学生的探讨活动,赏析性点评学生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明确:包公审理此案的程序欠妥,此案的审理不完全合乎正义;程序正义就是裁判过程的正义(PPT出示),引导学生理解程序正义的含义,懂得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不同。
教 案
编号9
班别
日期
课题
崇尚程序正义
目的
要求
1.知道法律实现正义的两种方式,了解两种方式的基本特点;懂得程序正义的作用;理解实现程序正义的标准。
2.在理解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学习了程序正义后,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之人。
(2)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并强化:警察的错误表现在于不符合执法程序。程序的不正义往往会导致实体的不正义,会动摇信心,导致司法制度受损、司法权威被蔑视,最终阻碍依法治国的实现(用PPT出示)。
板书:认识程序正义;法律正义的两种方式;实体正义:结果正义;程序正义:裁判过程的正义;程序不正义有严重的危害。
运用所学的“崇尚程序正义”的知识说说你对此“回避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重点
程序正义的作用。
难点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区别。




一、组织教学,清点教室人数,填写教室日志
二、课前导入
案例导入:“家中看黄碟,民警上门查”。
1.出示PPT,叙述案例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张林夫妻二人在家中看黄碟违法吗?公安机关为什么要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2.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公安机关在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由此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程序正义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