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判断题1.在地方层面,山东最先有了“法治山东”的提法。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错误 ×2. 2013 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 “法治中国”的概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3. 2004 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 正确 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4. 无 正确答案:A√中国法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错误 ×5.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法治 正确 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了全党目标。
A. 正确√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6. 无 正确答案:A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7.到 2015 年,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8.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基本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 明确目标。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第二部分 ;单选题正确答案:A 无1.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 )。
A. 让司法更加权威 B. 让司法更加高效 C. 让司法更加公平 D. 加快改革步伐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2.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 )。
A. 立法 B. 执法 C. 行政 D. 司法 您的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错误 ×3. 坚持司法体制改革,( )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 恶性循环。
A. 增强司法公正性 B. 提高司法的权威性错误 ×C. 增强司法独立性 D. 健全司法运行体制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4. 无 正确答案:B审判权、检察权要“去行政化”,确保( )行使司法权。
正确 A. 公平 B. 合法 C. 合理 D. 独立 您的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D√5.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 )。
A. 十八大 B. 十八届三中全会 C.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七届三中全会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错误 ×6.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 )。
A. 依法 B. 独立错误 ×C. 公正 D. 公平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7. 无 正确答案:A依法执政的主体是( )。
A. 党 B. 国家 C. 政府 D. 社会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8. 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合理行使,以确保( )行 使审判权、检察权。
A. 公正 B. 合法 C. 合理 D. 公平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9.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 德治 B. 法治 C. 人治正确 √D. 党治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10. ( )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 正确 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
A. 合理行政 B. 高效便利 C. 程序正当 D. 合法行政 您的答案:D 答案分析: 11. 无 正确答案:D√健全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要保证司法权力的行使( )。
错误 A. 公平 B. 有效 C. 公正 D. 独立 您的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12. 在 2013 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 “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 )。
A. 平安中国 B. 道德中国 C. 德治中国正确 √D. 和谐中国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13. 无 正确答案:A依法行政的主体是( )。
A. 党 B. 国家 C. 政府 D. 社会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14.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 )原则不变。
A. 司法公正 B. 司法权威 C. 司法高效 D.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D错误 ×15. ( )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行必 正确 果。
A. 合理行政 B. 高效便利 C. 诚实守信 D. 程序正当√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16. 无正确答案:C( )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所实施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
A. 合法行政 B. 程序正当 C. 权责统一 D. 诚实守信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17.司法的生命在于( )。
A. 权威 B. 正义 C. 公正 D. 平等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1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 党 B. 国家 C. 政府 D. 社会错误 ×您的答案:D 答案分析: 无正确答案:B19. “自由心证”在我国社会制度下的实施,会严重影响司 法( )。
A. 依法 B. 独立 C. 公正 D. 公平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20.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
A. 提高司法权威 B. 使司法更加公正 C. 维护人民权益 D. 维护司法机关权益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第三部分 ;多选题1.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正确 √您的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 法治中国包含( )。
A. 法治国家 B. 法治社会 C. 法治政府 D. 法治企业 您的答案:ABC 答案分析: 3.正确答案:ABCD正确 √正确答案:ABC确保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要( )。
A. “去行政化” B. 有效行使权力 C. “去地方化” D. 财政制度改革 您的答案:ABC 答案分析: 正确答案:ACD错误 ×4.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司法公正 B. 司法高效 C. 司法权威 D. 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确 √您的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
A. 让权力有效运行 B. 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正确答案:ABCD正确 √C. 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 D. 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您的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 深化改革,确保司法权( )行使。
A. 依法 B. 独立 C. 公正 D. 合理 您的答案:ABC 答案分析: 7. 体。
(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 A. 依法治国 B. 依法行政 C. 依法执政 D. 法治社会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正确 √错误 ×答案分析: 8. 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 )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 公安局 B. 政府 C. 法院 D. 检察院 您的答案:BCD 答案分析: 9. 司法体制改革有( ),中国司法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 亟需通过机制来解决。
A. 持续性 B. 时代性 C. 紧迫性 D. 渐进性 您的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 建设法治社会,全社会要形成( )意识。
A. 学法 B. 尊法 C. 守法 D. 用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 正确答案:ACD错误 ×错误 ×正确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A )学说那里常被 提及。
本题得 3 分 A、法家 B、儒家 C、阴阳家 D、墨家 显示答案 2、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名言的发明者是( A) 。
本题得 3 分 A、阿克顿 B、孟德斯鸠 C、托克维尔 D、卢梭 显示答案 3、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 为准则的是(B ) 。
本题得 3 分 A、道德范畴 B、道德原则 C、道德概念 D、道德规范 显示答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本题得 3 分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刑法 显示答案 5、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 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B )说过的一句话。
本题得 3 分 A、陈独秀 B、孙中山 C、廖仲恺 D、李大钊 显示答案 6、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 12 月 4 日定 为国家宪法日。
本题得 3 分 A、11 月 4 日B、9 月 4 日 C、12 月 4 日 D、10 月 4 日 显示答案 7、 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B )。
本 题得 3 分 A、法律 B、同级政府规章 C、宪法 D、行政法规 显示答案 8、 “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
我国在(D )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 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
本题得 3 分 A、2002 年 B、2001 年 C、2000 年 D、2004 年 显示答案 9、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作和根本任务,具有最 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有是(C ) 。
本题得 3 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型法》 B、 《中华人民共和中民法通则》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显示答案 10、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出自(A ) 。
本题得 3 分 A、 《论语•述而》 B、 《荀子•正名》 C、 《诗•小雅•大东》 D、 《孟子•尽心下》 显示答案 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表述中,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是(ABD ) 。
本题得 4 分 A、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 B、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众人所助,虽错必强;众人所去,虽大必亡 显示答案 2、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围绕“增强全民法 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