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A.民何以才能够加多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答案:A解析:(P3)本文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倡“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校风是【】A.求学为升官发财B.读书为混取文凭C.不正当娱乐泛滥D.不敬爱师长学友答案:C解析:(P17)AB两项是提倡“抱定宗旨”所针对的不良校风,D项是提倡“敬爱师友”所针对的不良校风。
3.《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A.文字的运用不可粗枝大叶B.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C.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D.文字运用必须有创造精神答案:B解析:(P29)文章第四自然段开头指出,有些人认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文字顺畅,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接下来运用“推敲”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即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4.《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A.失去齐王信任,罢官归去B.衣锦荣归故里,光宗耀祖C.得到百姓拥护,奉迎返乡D.领受齐王派遣,出使薛国答案:A解析:(P58)“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是齐王的一种委婉说辞,即让孟尝君辞官还乡。
由此可见,孟尝君已失去齐王的信任,只能“就国于薜”,回到自己的封地。
5.下列作品中,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B.《种树郭橐驼传》C.《马伶传》D.《先妣事略》答案:D解析:(P93)《先妣事略》全篇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刻画母亲形象,多用细节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
6.《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饮酒乐甚,扣舷而歌”C.“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D.曹孟德“横槊赋诗”答案:C解析:(P84~8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在《香市》的情景描写中,反衬重兴香市结果很冷落的是【】A.单调的锣鼓声B.依然如昔的一泓清水C.坍塌的戏台D.“南洋武术班”的表演答案:D解析:(P109)文章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高明得多,票价也极低,但看的人很少,这就更加鲜明地反衬出重兴香市的冷落。
8.《爱尔克的灯光》所写的“灯光”中,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A.“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B.“哈立希岛上的灯光”C.“在窗前发亮的灯,……灯光在呼唤我”D.“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答案:D解析:(P113)ABC三项中的“灯光”象征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9.《我与地坛》:“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答案:C解析:(P143)作者通过三种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一是无声的行动描写,二是心理描写,三是侧面烘托。
题干中是借“我”之口进行的直接心理描写。
10.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诗歌是【】A.《蒹葭》B.《湘夫人》C.《陌上桑》D.《秋兴八首》(其一)答案:A解析:(P15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最得风人深致”。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11.《饮酒》(其五)中,包含“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答案:A解析:(P167)该诗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功名的虚静“忘世”心态,有“大隐隐于市”的深致。
12.《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的象征意义是【】A.仕途受阻B.前程绝望C.行役之苦D.岁月蹉跎答案:A解析:(P170)题干中两句诗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
1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借比喻抒情的是【】A.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B.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D.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答案:C解析:(P177)ABD三项属于借举止抒情。
14.下列诗篇中,属于七言律诗的是【】A.《行路难》(其一)B.《长恨歌》C.《早雁》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答案:C解析:(P183)15.《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最后导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A.晚来风急B.旧时相识C.黄花堆积D.梧桐细雨答案:D解析:(P193)词的下片通过满地堆积憔悴的黄花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最后则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16.《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运动的声威和力量D.诗人对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答案:C解析:(P200)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
“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情绪,“火山”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咱们的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17.《再别康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A.西天的云彩B.河畔的金柳C.康河的柔波D.彩虹似的梦答案:D解析:(P204)《再别康桥》中抒情手法精彩多样,其中,“西天的云彩”和“彩虹似的梦”是象征,前者是即景暗示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隐喻美好理想,均意在言外。
18.《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象征意义是【】A.孤独当中的苦闷B.迷茫之中的寻求C.访人不遇的怅惘D.周围环境的冷寂答案:B解析:(P208)19.“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 ”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行为描写B.语言描写C.细节描写D.心理描写答案:D解析:(P236)20.《苦恼》中,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是【】A.天黑雪大无人乘车B.儿子死了无依无靠C.诉说苦恼无人肯听D.收入微薄生活艰难答案:C解析:(P277)这篇小说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
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文章,采用寓言形式的有【】A.《秋水》B.《吃饭》C.《蚂蚁大战》D.《婴宁》E.《种树郭橐驼传》答案:A^E^解析:(P80)A项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E项是带寓言性质的人物传记。
2.《秋夜》一文的写作特点有【】A.隐喻象征,意在言外B.拟人拟物,生动传神C.语言冷峻,意境幽深D.借助对比,突出主题E.感情复杂,褒贬分明答案:A^B^C^E^解析:(P104~105)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所包蕴的情感内容有【】A.对报国无门的悲愤B.对妥协政策的怨刺C.对羁旅行役的愁苦D.对国势危殆的忧虑E.对权奸当道的怒斥答案:A^B^D^E^解析:(P198)这首词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没有羁旅行役的内容。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贫穷落后沉重负载的意象有【】A.熏黑的矿灯B.古莲的胚芽C.干瘪的稻穗D.失修的路基E.挂泪的笑涡答案:A^C^D^解析:(P211)5.下列作品中,具有悲剧色彩的有【】A.《婴宁》B.《断魂枪》C.《哦,香雪》D.《苦恼》E.《金鲤鱼的百裥裙》答案:A^B^D^E^解析:(P232、246、270、277)C项中,作者以动人的抒情笔调,歌唱了在文明与原始的交汇中,后者所折射出来的质朴美,没有悲剧色彩。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答案:(P2)直:仅,只2.号物之数谓之万号:答案:(P7)号:称3.何其衰也何其:答案:(P11)何其:多么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答案:(P14)判:分开、区别5.项王军壁垓下壁:答案:(P65)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6.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出己上:答案:(P73)出己上:超过自己7.虽驱世以笑我驱世:答案:(P82)驱世:意为世上所有的人8.知不可乎骤得骤:答案:(P87)骤:迅速、轻易9.峨冠盛筵峨冠:答案:(P99)峨冠:高帽10.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落寞:答案:(P142)落寞:寂寞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答案:(P6)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2分)(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答案:归纳法和类比法。
(2分)(3).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排比、对偶、反问(答对2个即可)。
(2分)2.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写出这段文字中引出的两个成语。
答案:(P63)霸王别姬,四面楚歌。
(2分)(2).项羽的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自以为天下第一,但承认失败了,无可奈何的心情;面对战马、面对虞姬,既无可奈何,又温情脉脉。
(2分)(3).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答案: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2分)3.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