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探索
实验目的与说明:
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即要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
在人教版必修1中讲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时候,仅仅做了一个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的生成,用酚酞检验NaOH的生成,然后给出化学方程式。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是合理的,符合一般学生的基础,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发展这个实验的探究功能价值,引出H2O2的性质,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总式: 2Na2O2+2H2O=4NaOH+O2↑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蒸馏水、MnO2粉末、Na2O2粉末。
实验操作:
1.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Na2O2粉末,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让其充分反应,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O2,反应后生成的溶液备用。
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MnO2,取一定量1所得溶液倒入MnO2粉末中,产生大量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产生了O2(学生初中具备此知识)。
3.把1所得溶液用酒精灯加热,撤除酒精灯后溶液中长时间产生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现象明显,证明H2O2受热分解产生了O2,说明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H2O2=2H2O+O2↑
4.在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振荡,先变红,后褪色。
说明H2O2具有漂白性,把酚酞氧化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