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奥运会主题班会500字4篇精
选
由同学自己主持整个活动,老师只是旁观者,只是引导他们的活动。
活动开始,播放一段中国奥运会的精彩片段,引入主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奥运会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运会主题班会1
开始不久,五位福娃就沐浴着我们热烈的掌声,一个个欢快的蹦出来。
首先亮相的是贝贝: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 “鱼” 和“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与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接着与大家见面的是晶晶:她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接着这位是福娃中的大姐姐,她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欢欢;然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迎迎,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最后出场的妮妮有些害羞,虽然是小跑出来的,可她的语言还是隐藏不了那份紧张。
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她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介绍完了五位福娃,就到了“奥运知多少”环节。
由“贝贝”和“迎迎”与我们一起了解奥运知识,那位同学答对了,同学可为答对组加上一分。
比赛开始了,同学们的热情开始洋溢在教室里了,平时那些不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举起了自己的手,为小组努力。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这句话结束了这个环节的激烈竞争。
绚丽的拉丁舞姿伴随着我们澎湃的心情。
同学宣布:“获胜组是第四组!”祝贺的掌声回荡在教室里。
接下来的这个环节是我等待已久的时刻了——对奥运畅所
欲言。
我自信的站起来,对在场的同学老师说:“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国运动员金晶吧,她在巴黎传递奥运圣火时,有几个__分子想从她手中夺走未点燃的‘祥云’火炬,她拼死用自己的残疾之躯去保护火炬,当时,她对在场的人们说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想从我手中想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我相信这句话给了__分子一个很大的打击!让__分子知道,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每个同学说完自己的想法,大家都鼓掌,这让说完想法的同学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最后,我们全班在老师准备的红布上,签下自己对奥运的支持!
这样一个班会,永永铭记在我心中!
奥运会主题班会2
同学对班会曾嗤之以鼻
KK“最开始当我们告诉同学,让大家集思广益探讨如何继承传统礼仪时,学生们多数都是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形式主义。
”高二5班班会指导老师鲁红看到学生这样的反应就反思,为什么学生们会这样看?
KK后来她在班级里搞了个小调查,问大家,如何看待现在学生抽烟、喝酒、当众亲热的现象,没想到95%以上的学生都觉得很正常。
“我就琢磨,为什么老师、家长很看不惯的事情孩子们却觉得很正常。
KK学生走出课堂找“礼仪”
鉴于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在班会举行前,学生们走入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碰了不少钉子,也长了不少知识。
KK高二6班的同学分别成立了问卷调查小组、采访小组、宣传小组(负责活动稿件的整理)、技术小组(负责摄像、电脑文件制作、上网查询等方面),其余同学参与活动资料收集。
同学们先后采访了王府井玩具商城、银建公司、学校领导和老师,三组同学还分别在红桥和龙潭湖等地进行社会问卷调查;还对本校高中三个年级做校内问卷调查。
KK高一6班为解决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学生没礼貌的不良习惯,设计了“学生组”、“家长组”、“教师组”三类问卷进行了调查。
发动家长积极参与
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为此班会指导老师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
高一10班在前期准备中,让学生围绕“文明礼仪之我见”采访父母、长辈;同时请家长从社会需要角度写一封信,对孩子提出希望。
记者看到一封家长来信上写到:“你们是吃着麦当劳,听着流行歌曲长大的。
看着你们熟练地按着电脑键盘,嘴里不时蹦出英语单词,拉着我们陌生而又神往的小提琴,我们为你们而自豪;但是看看你们不经意流露出的自私和冷漠,看看你们面对老师和家长为你们的辛勤付出所表现出的冷漠……我想提醒大家:‘一个不懂礼的人,怎么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K K班会现场有争议
“见了老师和长辈一定要鞠躬90度?稍微弯下腰或者点点头为什么不可以?”、“学生给老师鞠躬,老师又应该怎样尊重学生?”、“与长辈说话一定要称‘您’吗?说‘你’难道就是不尊重对方?”、“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现在学习礼仪是不是已经晚了?”班会中这些尖锐的问题常常引起学生们的现场争议。
但显然靠学生们的现有知识有些问题还争论不出来明确结果。
KK在班会后的座谈会中,专家认为,班会的指导老师应该在现场给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从而使学生对这些争议的问题有明确认识。
当然,这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KK建立学生礼仪规范
“我的建议是建立学生礼仪规范,对学生的日常礼仪有所规范。
这种外在的礼仪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不仅北京师范大学甘葆露教授提出了这样的想法,现场的其他人士,如东方道德研究所王殿卿教授也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实验,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北京中小学生的道德礼仪规范,使他们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在学校中可以有所参照。
KK
学生个案
调查礼仪碰“钉子”
采访对象:高一7班学生翟嘉文
3月16日和19日两天,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分别走访了体育馆路6家经营体育用品的商店调查礼仪话题。
本来琢磨这是一次挺好的社会实践,没想到碰了不少“钉子”。
KK我去的第一家体育用品商店是我以前经常买东西的地方,以前去他们一直对我挺热情的。
我进去后跟店员说:“能不能占用您一点时间,帮我完成一份关于礼仪文明的调查?”没想到店员态度跟以前大不一样,说:“我这儿正忙呢,没时间接受你的
调查。
”我又去第二家,没想到话还没说完,人家就打断我:“我们没什么可调查的,你去别的店看看吧。
”此后的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情况基本上都是这样。
我当时真是有些气馁了,太失望了。
有的人为什么明明不忙,宁可呆着也不愿意给我一点点时间回答几个问题呢?我去第六家之前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这家的服务人员接受了我的采访,虽然谈不上非常热情,但很得体。
KK这次的调查中,不光我被多次拒绝,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遭遇。
一位同学在调查商场规章制度时,竟被告知是商业秘密。
我真是不理解,明明是不想接受采访,却拿“商业秘密”蒙我们KK 老实说,经历了这件事我想了很多。
尤其自己在被拒绝的时候,我想起来以前的一件事情。
我曾经给一次展览当过讲解员。
有一次我非常疲惫地坐着休息,有人过来希望我给讲解。
虽然我没拒绝他,但却讲了个“压缩版”。
现在想想,人家当时心里一定也会不高兴的。
其实人家特意来看展览并找我讲解,就有一份欣赏和信任在里面,我不应该那样敷衍别人。
现在想想,很多事情我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可能事情就会好多了。
KK
班会花絮
学生采访了李小双
记者在班会上看到一段关于礼仪话题的采访录像,被采访者分别是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负责人腾毅和运动员李小双。
原来高二5班白冬在中央电视台做中学生记者,认识不少名人,这次他把自己的资源都派上了用场。
KK腾毅接受白冬采访时说,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际,要培养一大批文明观众,培养既能渲染热烈气氛同时还能体现礼仪文明的啦啦队;李小双说:“在奥运大家庭中,世界各国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所以只有注重礼仪的培养,积累礼仪知识,才有能力与人更好地交流,才能出色地将中国文化发扬开来。
”KK 学生抢着说“礼仪”
在班会中有一段小“插曲”。
高二5班的于奔在表演节目后应回到座位,可现场他表演完节目后并没回去,而是自顾自地站在前面说起来。
当时表示结束的音乐已响起,有十几秒钟他的声音被音乐覆盖。
记者后来了解到,这个意外的“节目”是于奔忍不住要讲一件自己曾经历的失礼事。
于奔的家人在红桥做买卖。
有一次于奔在柜台前卖了一个包,当老外准备买包时,于奔把放在包里撑包的纸掏出来,随手扔在了地上,于奔说:“当时老外看我的眼神是十分鄙视的目光。
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重视礼仪,不要再失礼了。
”KK
相关报道成为班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