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可可艺术风格
摘要:衡量一个民族的水平高低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艺术”。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在艺术史领域里,曾有许许多多的艺术风格从人们眼前、身边掠过,但每一种艺术风格给人类留下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有些风格本身持续了几个世纪留存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们跨越了时代,超越了时空的领域,至今还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有些风格却用它短暂的生命,用尽它的美丽给后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洛可可风格就似后者,在它拥有短暂的75年里,留给后人许多华美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洛可可风格发展过程的论述,着重于分析建筑合绘画风格,希望能够带领人们进入洛可可时代,感受一个别样精彩的时代。
关键词:洛可可建筑、巴洛克、洛可可绘画、
一、引言
我很喜欢法国巴黎,喜欢法国的建筑,法国的氛围,法国的文化等等。
在法国的建筑里,相比于哥特式风格的巴黎圣母院、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等,我比较偏爱洛可可风格,纤细,轻快,明亮,柔媚,细腻,可以用来修饰这一风格的词汇数不胜数。
之所以喜欢它,也是因为这种风格突破了常规,给人们以视觉的冲击,所以笔者想就这一风格进行分析。
二、风格介绍
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兴起了巴洛克风格一样,法国古典主义之
后兴起了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因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风行,亦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被称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
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
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凡尔赛宫的镜厅,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三、风格建筑意义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
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
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四、与巴洛克建筑的比较
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对于洛可可风格来说,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
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可以说,洛可可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上的提升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这一建筑风格的需求。
五、洛可可建筑风格的流行
洛可可风格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
对于建筑艺术来说,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最初出现在建筑的室内装饰上,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
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欢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及棕榈。
这些题材不但用在墙面和天花板上,也用在撑架、壁炉架、镜框、门窗框、
家具腿和其它建筑部件上,并且极尽模仿植物的自然状态。
在装饰材料上,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常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
在色彩上,为了构成柔媚顺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
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
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从装饰到小品、到室内物件的设置,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
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
所以,洛可可风格历来被认为是格调不高,侈糜颓废的建筑风格。
但是,由于洛可可风格注重功能,注重人的切身需要的一面,比起古典主义建筑来人性以及人情味更浓,所构成的建筑室内空间气氛更亲切宜人,所以,洛可可风格一经产生,便很快风靡欧洲,到了德国,则更变成了超级洛可可。
不仅如此,由于洛可可创造了更多新颖别致、精细工巧的片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手法,特别是一些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和卧室,非常亲切温雅,比起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建筑,更宜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绵延、影响至今。
六、洛可可式绘画
洛可可式风格的绘画作品,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在洒脱中带着一些轻佻。
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摆脱一切思索
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得到了或许是最完美的表现,因为它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
另外,它有时也引起了对这个社会进行批评的意见。
英国人霍加斯就是这样。
他以一系列既是讽刺又是谴责的漫画抨击了他那个时代的伤风败俗。
它们得到了公众的喜爱,但并不是由于其社会批评和道德教育的目标,而是由于那种写实的幽默的表现方式。
因此,这种抗议对相关的人和事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有革命才会对这种谴责作出评判。
洛可可式绘画风格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认可,并成就了许多知名的画家,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例如霍加斯,平民画家,吸取洛可可艺术潇洒地运用色彩的一面,善于使用近乎讽刺画的技巧,深刻沈痛地钩划出时代的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婚后》。
再如,康斯博罗,受安东尼·凡·戴克影响,绘画表现不落俗套,肤色、质感技巧成熟。
除画肖像画外,对风景画特别有兴趣。
代表作《蓝衣少年》等。
七、总结
一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中,只为上流社会苍白、颓废、娇弱的思想生活服务,不免显得过于娇媚浮华,缺少了精神内涵的深刻性。
但是,洛可可艺术夸张的手法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则使它具有了超时代艺术生命力,甚至至今还为艺术家们提供着创作思路。
洛可可艺术风格已在世界艺术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洛可可”这条长河今后还会绵延不绝的流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其钧,郭宏峰《图解西方古代建筑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2.温尼·海德·米奈《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刘博、王刚、佟明《奢华的底线:洛可可艺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