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浅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浅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文传学院3306100110 付金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团体——农民工。

农民工也成为中国第二三产业的领军人物,但伴随其而来的便是跟农民工相关的社会问题。

例如,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以及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

这一系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

在我们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的时候,我觉得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难问题依然值得拿出来好好的分析一下。

(一)、农民工子女上学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的出现原因就在于农民工想进城务工赚取更多的钱和城里面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农民工本生就没有太多的钱,城里的生活水平本身就高跟农村的生活水平更是天壤之别,农民工哪有更多的钱来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

2、户口问题。

农民工子女肯定是农村户口,而现在的中国对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有着严格的限制更何况是农业户口的上学问题。

城市里很多学校便对在本城市上学的学生有着严格的户籍限制,常有的借口便是你不是本地户口不能在本校上学或者是本学校学生已经满员,不再招收学员等。

3、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适应问题。

由于农村和城市巨大的生活差异和生活习惯,农民工子女在原地上学可能是班里的娇娇者,而对城市里的生活不适应和同学关系的难以相处便有可能造成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这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吧。

(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成因
1、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能落实。

2、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
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

3、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农民工子女不能与城市学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如民工子女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等。

4、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比如有的地方出现的“一元钱”学校,这些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能暂时解决贫困农民工子弟入学就读的燃眉之急却只能在“地下”偷偷活动,当地有关部门只是简单地对这些学校加以取缔,却不能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际问题。

5、是农民工收入较低。

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解决方法
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

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再次,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

2、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自1985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体制经过三次改革:即“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城市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而“农村教育农民办”。

农村税费改革和第三次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由县级政府为主的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出去,入学就读所在地也没有其相应的教育经费预算。

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3、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将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4、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两轮”推动尤显重要和有效。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民工子弟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5、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

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送子女入学不积极。

对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工送子女入学积极性,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