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练习(答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练习(答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

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 3),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 3),立方厘米(cm 3),立方毫米(mm 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1升=l 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 ”,lcc =lcm 3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水物+水物-=V V V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励志小木屋】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测量,来精确的去说明问题。

通过测量不仅让我们精确的去了解事物的长度,更让我们知道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课时探究学案】【梳理巩固】【探究讨论】1. 刻度尺的零刻度不在尺的起点上,这样有什么好处?2. 怎样测细铜丝的直径?【自测自评】(50分 15分钟)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6.在测量时要进行_________,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采取________可减小误差。

7.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μm。

8.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43 cm、18.42 cm、18.4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木块的厚度应记作_________cm。

9.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图5—310.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5—3所示是剖面图,请你用分度值为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线圈总长度是_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cm。

11.图5—4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图5—4A.7.25 cmB.2.25 cmC.2.3 cmD.2.251 cm12.有一支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 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 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A.28.54 cmB.28.74 cmC.28.34 cmD.28.56 cm【综合·拓展·创新】【基础中考】1.(20005镇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小明的身高是1.68()填上适当的单位)。

2.(2005江西)“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

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的()估测()。

【综合提升】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2.测量的误差是指:()A. 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C. 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D. 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4.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A.2.4厘米;B.2.41厘米;C.2.411厘米;D.24厘米。

5.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A.1.416厘米;B.1.43厘米;C.1.42厘米;D.1.426厘米。

6.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A.被测物体的大小;B.测量技术的高低;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D.测量环境的优劣。

8.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A.1.002米;B.0.982米;C.1.020米;D.0.978米。

【拓展创新】9.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课外链接】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1)仪器误差。

各种测量仪器不都是完美元缺的,即使最精密的仪器,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所以,尺子标记的长度,量得的长度,均不是真长,还有仪器轴系之间的公差导致盘偏心,几何关系不真正垂直或不真正水平等等,都会给观测值带来误差。

(2)观测者的影响。

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论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会使观测值产生误差。

(3)周围环境的影响。

观测时的自然界,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使观测值产生误差。

参考答案:【探究讨论】1.因为尺的角经常用会被磨出圆角!没多久你就找不到起点了!2.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自测自评】1.刻度尺;米(m)2.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3.放正;尽量靠近;正对(或垂直);分度值4.dm;cm;μm;5.1.56 m;0.008 m6.估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7.858.mm;18.429.mm;1.60 10.略11.B 12.C【基础中考】1. 刻度尺;米(m)2.合理即可【综合提升】1.(1)量程、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2)视线(3)数据、单位2.B3.C4.B5.C。

6.C7.C8.D【拓展创新】9. 提示:用纸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空之间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

相关主题